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能否简要描述《茶经》的煮茶流程?
茶经,茶道,茶叶能否简要描述《茶经》的煮茶流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能否简要描述《茶经》的煮茶流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教我们如何面对人生。
一杯茶,一本书,使人如虎添翼,顿生生机与力量。想得到美好生活的人,不可不明白茶道,大道皆在茶里面,人生就像一杯茶。
煮茶,古风犹存。
从最初采摘茶树上的鲜叶开始,到现在的几千年间,茶叶经历了药用、生吃、煮饮、泡饮的过程。现代饮茶方式以泡茶为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煮饮的方式。
煮饮法在茶文化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
煮茶,也称烹茶、煎茶等,脱胎于茶的食用和药用。中唐以前,茶叶加工粗放,故烹饮也较简单。中唐以后,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直接取用鲜叶煮饮便不被采用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煎茶法、点茶法和泡茶法分别成为主流,煮茶法沦为支流,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即便是今天,藏、蒙、回、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煮饮,古风犹存。
煎茶,鲜若春花煎茶法特指陆羽《茶经》所记录的饮茶方法,故应称陆羽式煎茶法。西晋杜育《残赋》有“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诗句,是说茶汤煎成之后,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若春日的百花。陆羽在《茶经》中引用“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描述茶煎成时的状态。
煎茶法是唐代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初沸时下茶末,二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煎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末茶煮饮法。
点茶,到了宋代,烹茶法已被淘汰,盛行点茶法。点茶法和唐代的烹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用一种竹制的茶宪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点茶法也是宋代斗茶时所采用的方法。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
泡茶,现代特色泡茶法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等。
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
感谢阅读!我是“当文化插上翅膀”!欢迎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巜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作者为唐代陆羽,被尊称为"茶圣"。巜茶经》共分十个部分,分别为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今天笔者就不一一展开,主要就其中煮茶流程作一个简要描述。
煮茶流程分为两大部份,作者主要介绍了煮茶的过程、技巧以及选择的原料等。
一、炙茶:炙茶的时候,不要在大风和余火中进行,因为会导致茶叶各部份受热不均。炙茶时要用竹荚夹住靠近人焰,不断翻转,等到茶饼像哈蟆背样的时候,离火馅大约五寸,再继续开始新一轮的翻烤。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茶饼完全变软为止,炙好的茶便可留下备用。
二、煮茶:煮茶的燃料最好选用木炭,其他的例如桑树、槐树、桐树等杂木也可,只是效果不及。煮茶的水以山泉水为最好,其次为江河水,其中最差的水为井水。
煮水也需要掌握分寸,当水煮到表面出现鱼眼睛大小的气泡,并产生轻微的沸声时,被称为"第一沸"。这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盐来调味。当水边缘的气泡连续向上涌出时,被称为"第二沸"。当水面波浪翻腾时,被称为"第三沸"。三沸之后的水会变老,不宜饮用。
同时,在水第一次煮时,应当舍弃杂沫上的一层水膜,否则它会让茶的味道有失偏颇,味道不正。
煮茶一般用一升水,再分作五碗,并趁热喝完。因为水热的时候,茶中的精华部分都会浮在上层,而茶水冷了的时候,这些精华之物就会随着热气散发掉,不能被人体吸收。品茶的时候,把味道甘甜的称作"槚";把不甜而有苦味的叫作"荈";把有甜味的叫作"茶"。
当然,《茶经》上所描述的煮茶过程与现今的煮茶方式已有极大的区别,因为人类在进步,科技旳发展、制茶工艺、环境变化等都不一样了。但我想,古人煮茶、品茶的心境、豁达和匠心还是可以效仿的。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对你有所帮助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是文化、文明、精神的象征,《茶经》是世界上首部茶文化著作,在茶道思想、人文思想以及创作形式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作者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人,学识渊博、文采上佳,为人清高且淡泊名利。自21岁决定写《茶经》开始,就开始四处游历,对中华茶文化进行了考察学习。经过了前后26年的时间最终写完了《茶经》,因此,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茶经》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学与茶文化学的经典著作,首次将茶叶的使用从功能层面上升到审美层面。它的问世,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更是中华民族实践、探索与创新精神的结晶,散发着哲理的光芒。
01
由“天人合一”之思想,见“茶人”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在于“天人合一”思想,而“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又在“天人关系”上。陆羽在《茶经》中将道家的哲学观--自然天道观进行了淋漓尽致地阐释,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现出了天人合一、崇敬自然的健康思想。
上一篇: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天天拼命干,到底为了什么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