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喝的茶跟现代人喝的茶一样吗?
茶叶,的是,茶汤古人喝的茶跟现代人喝的茶一样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邀请。不过俺不精通茶道。中国茶道几千年,孤陋寡闻。只是瞎喝罢了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茶文化发展到如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茶文化也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中。
回到问题,古代人喝茶和现代人喝茶有何不同呢?我认为茶叶的原料应该不会改变,只是加工工艺在不断的提升。
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喝茶的方式了。
从泡茶方式来说可以分为:干吃、煮茶、煎茶、吃茶、点茶、泡茶。
干吃:最早关于茶叶的记载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所以最早的茶是采摘了后直接吃的,并且是作为药用。
煮茶:在西周时,茶叶是用于祭祀,《周礼·掌荼》中说到:“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茶在丧礼上是必不可少的祭品。
那时候的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采下芽叶,放入水中烧煮,然后再饮茶汤,这样煮出来的茶汤,滋味较为苦涩。
吃茶:到了唐代,人们会在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将茶汤和茶渣一起饮入,是谓“吃茶”。
唐代人煮茶时,喜欢往茶汤中添加调味料,比如盐、葱、橘皮等等。
到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种煮茶的方式,认为喝茶应该保留其原味。
此后,唐人饮茶逐渐开始提倡茶汤的原味,也为那之后的茶道之兴奠定基础。
点茶:茶叶发展至宋代,在审美高度上也得到了提升。宋人会茶饼上装饰一些龙凤花纹,因此也被称作“龙凤团茶”。
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用沸水点茶,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
泡茶:到了明代,制茶和饮茶的方法一再简化,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认为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
于是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说的芽茶便是我们现在的散茶了。
同时也导致了茶类的异化,绿茶也慢慢衍生出其他茶类,比如黑茶、黄茶等等。
由于团茶被散茶代替,碾末而饮的方法也变成了以沸水冲泡散茶饮用。
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至此,泡茶的方法也延续至今。
盖碗茶:清朝 盖碗也应运而生,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在清雍正年间开始盛行使用盖碗。
喝茶时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也可徐徐流出。
如今,有不少茶客会用盖碗泡茶。
冲泡白茶,最好就用瓷质盖碗,用盖碗冲泡白茶,不会限制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且不会有壶泡带来的闷气或蒸煮的感觉,可以泡出白茶的原味。
茶文化发展至今不断蜕变,单单冲泡方式就发生了不同形态的转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文化历史溯源
中国饮茶,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的历史。
茶文化通过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特有的一种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以茶相待,礼仪之邦的文化体现。从古至今,待客之礼,主要为沏茶相待。
古人喝茶大致可分为粥茶法和末茶法,散茶法
粥茶法,西汉到六朝时期,国人大多采用这种方法饮茶。
《茶经》中提倡饮用的茶已不再是粗放的粥茶,而是逐渐向精致的末茶转化。这也是喝茶方式的一种变迁。
陆羽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先将水在茶釜中煮至冒小气泡,再投入茶末,用竹荚搅拌,等茶末铺满水面时,便可舀出饮用。
元朝后期,多数是散茶饮,散茶饮用与今日饮茶相似,茶农采茶后将茶叶焙干,泡茶之人主要是直接在茶壶里沏茶喝,茶叶不再掺淀粉、香料,也不再制饼、碾末。
现代人喝茶
现代人喝茶,对器皿和环境的选择更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南方的功夫茶,现代喝茶也是逐渐变得简单,平淡即是真。
现代喝茶多了一些花茶的选择。更讲究环境的布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一样的茶,只不过炒茶工艺的改变,喝茶器皿的改变,煮茶燃料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喝茶聊的内容的改变,其实心境的不同才是真正的现代人和古代人喝的茶不同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都叫茶,估计也差不了多少,只是精粗细搭配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不一样,古代喝茶叫品茶,是一种文化休养,欲品茶中味,才知茶中香,品的是自然的灵性,品的是人情的冷暖,品的是人心,俗话说,人走茶凉,还有端茶送客,满杯酒半杯茶等等,都是对人心,行为等的测试,然尔现代人是喝只是为了茶的味道,和茶的香色,就是为了解渴,早已失去当初的饮茶文化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