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代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呢,现代人感觉都读的少了?
科举,儒家,古代为什么古代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呢,现代人感觉都读的少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吧,国人还是比较多偏向于“利益导向”地读书。
过去但凡读书人,大多都是以参加科举考试,榜上有名后,为官造福百姓。那么说到底,四书五经就是当时的应试课本。自然读的人多。就比如你去看看,国内中小学校园课本是不是读的人很多,一样的道理。
再者,过去受到印刷技术、交通水平等各种限制,能够传播并留存至今的书籍,少之又少。
而现在,大家既可以阅读古代中国文学经典,也可以阅读外国经典著作;既可以阅读诗词历史,又能够阅读网络小说;既可以购买纸质书籍,又可以直接互联网阅读。
可见,现代人可接触到的书籍信息之多,阅读方式的便利都是过去无法企及的。
四书五经在这庞大的书籍信息之中,不过沧海一粟。加之四书五经里的不少价值观与现在提倡的平等自由略有出入,那么阅读的人自然也就更加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从西汉时董仲舒向皇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和五经《诗经》、《易经》、《春秋》、《尚书》、《礼记》就成了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典籍,成了读书人必学的经典。到了宋明清更是严密。建国后五六七十年代,认为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的典籍,不被重视。特別在文革中更被认为是四旧,在批判之列。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认定四书五经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被不断重视,大中小学校教科书大量引入课文。由于封建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文科为主,自然科学内容极少,而现代社会学生所学内容远远超过古代,故学生所学四书五经等古籍内容势必大大少于古代。加上古籍是文言文,阅读有些困难,学生毕业工作后,除部分爱好者、研究者外,一般人阅读的就少了。这是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作为中国人,好的东西不能丢.
读圣人书,想圣人事,修身养性,知古今中外,懂道德伦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统国学经典,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之道。
古时候是精英教育,读书是少数人的专利。
而现代是全民教育,这个社会不需要那么多人太聪明,所以大部分人的使命就是充当社会运行的螺丝钉。所以只需要学习如何当好螺丝钉就可以了。
国学经典,在社会的上层仍在代代相传,看高层精英发言,时常引经据典,都说明有深厚的国学功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代变了。
古代四书五经是标准课程。现代的杆准课程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内容不比以前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代教育,更多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进行思想教育,而四书五经偏向于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过去的几十年里曾经被邪恶地批判,读书一事,千人千见,错的是读书的人,然而总有人喜欢把帽子扣在书上,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看看当代中国文化圈就知道了,一个个就是为了博眼球,跟着金钱走,哪有一点操守可言,读书是为了吸取精华融入自身。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是难以容下四书五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成熟的恋爱和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