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代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呢,现代人感觉都读的少了?
科举,儒家,古代为什么古代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呢,现代人感觉都读的少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询问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古代的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八股文题目就是出自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就是古代人要学习的主要科目。
就好比我们现在高考,高考的科目理科生学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文科生学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所以四书五经对于古人的意义就好比今天的语文,数学对于广大学子的意义是一样的。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民国初期,四书五经有千年历史,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还有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科学技术知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之,民国时期的反儒学,导致代表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慢慢不受重视了。
但四书五经仍旧是我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包含我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研究传统文化必读四书五经,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以此为学习科目了,但是读一读四书五经对我们为人处事还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教育有一整套的顺序,很严格。这是一套独立于西方的一套独立的体系:东方教育体系。从近代西方文明强势入侵,导致几千年的东方文明变成了弱势文明。所以那一套被大部分人给丢弃了,来了个矫枉过正,不管那里有好多的优秀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精华。丢弃者们丝毫没有半点可惜。
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有余力而学文。学文的首要目的是明理,闻道,修身,起用(其实就是实践)然后平天下!
随着汉代儒家独尊后,以及儒家历代的改革,慢慢的,功利性的读书论成了主流,特别宋代的程朱理学后,愈演愈烈,这就是后世宋明时代最流行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盛行。
如今的人,这种功利性超过了历史以往总和无数倍。总想着知识变现,可是文化,修养,修为,这些被视为掣肘他快速变富的阻碍。谁会去修?这些浪费他的挣钱的时间,谁会去修?甚至整个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时候,谁会去修?商人们大行其道宣扬文化,鸡汤不断,专业的文化人反而无人去听,为什么?因为所谓的文化爱好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叶公好龙,不过是想要找更好的表现方法罢了,商人们有钱,至于文化有没有不甚重要,关键他有钱是个事实,哪怕他说的是胡扯的话,也被相当部分人奉为金科玉律,这就是什么呢?人们其实大部分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无法做到相对的客观。在这种环境下,读四书五经,真正的修持文化?别开玩笑了!文化其实相当程度已经变成了噱头,以及锦上添的那一把不太重要的花了!
可是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放长远来看,或许真的只有天知道了!本人的一家之言是,文化的重要性不会立马显现,或者不会很明显,但是不代表他不重要。相反,文化的重要性是最重要的。因为民族可以征服于武力,历史上多少民族消失在长河里?可是若是文化不亡,将会千秋万代。文化亡了,那就是彻底的灭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其实是核心中的核心,相当于发动机。外壳再好,还得靠发动机。可是发动机没挂在外面,不显现,可是不重要么?欢迎广大老师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书五经都是先秦时期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我国历史中有一部分朝代奉儒家学说为大道正统,为学子们考取功名的必考内容,所以读书人都要学四书五经。而且,儒家这些经典包含着一些优秀的修身、治世思想,是典型的中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精华,从学习中能让自我素养得到升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学习这些经典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修炼过程,需要沉下心来慢慢的理解和体会 ,现代社会,信息和知识更新的太快,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非常多元,生活快捷而浮躁,没有几个人能潜心在这些古典中,所以读的人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环境不允许咯,人心静不下来,社会生存也用不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四书五经是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就像现在的语数外,凡有志于此者,怎敢不熟读四书,而且不仅仅是要熟读,很多人基本都是倒背如流!
上一篇:成熟的恋爱和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