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汉时期如果其他学说代替了儒家流传下来,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如何?
儒家,思想,法家秦汉时期如果其他学说代替了儒家流传下来,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如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汉时期如果其他学说代替了儒家流传下来,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会更好,这是无疑的。
最希望是墨家代替儒家,因为它是华夏文明中最初的科技创新之光。不说它的兼爱非攻思想,它在那个时代已经注意到机械动力在战争与生活中的应用,这种实证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以墨家为主流价值观则我们今天将会拥有科技第一的国际地位。
其次是法家代替儒家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如此则中国真正进入法制社会不会有那么多权势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的人治。
即便农家、兵家也都有足够的资格代替儒家,劝课农桑、尚武强兵等都是一个国家的根基,都强过伪善的儒家。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尚属于空谈,孔子在鲁为司寇并未使鲁强国,反而很快被吞灭。他周游列国企图以崇尚周礼的秩序观实现其政治抱负,然而在当时无一人一君认同。他最大的美名仅仅是博学多识,因此他的成就是在教育领域。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形成主要在后期,众所周知汉武帝时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纳,这导致儒家思想一开始就是政治意志,跟人民生活的选择毫无关系。至宋代朱熹的修正补充,儒家思想才算是完整版,朱熹补充的部分最大也最为有害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强调秩序,强调无条件服从,至此,国人崇尚创新、尚武开拓的灵性、血气被压制,唯唯诺诺、惟上惟权的奴性污染整个社会,腐朽的人情世故成为国民处世之道,家庭私利凌驾民族利益,有权则贪......中国由宋开始的落后于世界大潮从文化的根本来说其始作俑者就是儒家。
任何治国、治世学说有没有先进性其实是大众选择之下一目了然的,看看孔子学院吧,谁认可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假如历史可以假设便没有历史。
当然,我们可以尝试性地作出一种假设,假如当初道统思想最终选择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那么是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就会更早,现代工业革命就会先于英国诞生呢?中国的历史是不是就会大变样呢?
法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曾占有过一席之地,秦孝公就任用过商鞅推行过变法,而且最终促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始皇并吞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因为商鞅推行的改革办法动摇了权贵的利益根基,所以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是,法家学说并没有就此绝迹。汉初,刘邦初得天下,不久之后,那些曾帮助他打下江山的功臣却也大多难逃砍头厄运。到宋太祖这里,有杯酒释兵权。唐太宗有玄武门之变。明太祖则有《大明律》传世。这些如果归结为法家思想的余音不免牵强,但不难看见法家杀伐决断的影子。
可是,一味杀人是难以取得人心的,儒家学说教人规矩、上下、尊卑,给人希望,它建构起一个封建社会的理想的治国理政的模型,既符合统治阶级的想法,又符合被统治阶级的需求,故而长久。
所以,儒家学说大行于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运用,已然就是历史做出的选择,因为儒家学说相较于其他学说是最善于糅合、互补的,它找到了封建统治的最大公约数,天然地成为了最好的道统思想的主流。
历史本身已做出它的选择,并不需要我们假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至胡二世被杀,秦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余年。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帝国。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秦则是焚书坑儒,独用韩非子的"法";汉朝直到西汉时汉武帝"独尊儒术",奠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基调。
个人觉得如果学派众多,各抒己见,那么社会的混乱是必定的。所以在一个王朝中,选择一个有利于统治的学派归根于当时社会的现状来定,并不是按帝王的个人喜好来决定的。
一 百家争鸣
春秋衔接周朝,当时的周朝"礼崩乐坏",周王名存实亡,各个诸候群雄纷争。为了争得天下,各贵族纷纷招揽人才养为门客,这时的学派出现井喷是必然的。
战国是春秋的延续。如果说春秋时各诸候国还打着周王的旗号来残食其他小国,那么战国就是赤裸裸地杀戮抢地盘。孔子的儒家学派当然不合时宜;道家思想虽说可出世也可入世,但终究趋于手段平和,不能立竿见影;墨家学派主张"天下兼爱",可惜道理说得好听,谁去做爱人的那一个?在尔虞我诈的时候,说"爱"无异于找死。至于法家学派,其实就是看透了当时的局势与人性,懂得用威势取天下是最快最好的办法。
二 法家思想
其实,秦开创用法家思想,天下安定后若用儒家学派治国,就不会有"天下苦秦久矣",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那么刘邦依然是个混混,项羽到老都是贵族。秦用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秦自然不会灭亡得那么快。
三 儒家思想
汉王朝开创时是百业待兴的时候,如果延续用法家思想严刑酷法,天下肯定大乱。所以聪明的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让百姓能够从酷法中挣脱出来。‘’得民心得天下",刘邦得到百姓爱戴,自然江山垂手可得。
如果用既可出世又可入世的道家思想,则朝廷网罗到的人才屈指可数。想想庄子屡次拒绝朝廷的召唤就知道了。
至于墨家思想,更像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组织架构,而且处于儒家思想的对立面。在统治者需要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级关系,需要"智、信、圣、仁、义、忠‘’框架思想,需要百姓"孝、友、睦、姻、任,恤"、需要六礼"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改造儒学建成新儒学就成了最佳选择。
总结
秦、汉时期统冶者用何种学派统治是根据社会现状选择的,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也没有照抄的历史。历史的走向不以人的意志作转移,而是以全社会的人的思想为转移,违反了这个规律,那么这个朝代终将灭亡,新的适合人心的朝代会出现。
上一篇:最终疫情会有多少人死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