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诗词中有不少易理解错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还有吗?
意思,这句,朱门酒肉臭古诗词中有不少易理解错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还有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现今在农村农民育苗时也有“苗床”一词。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话出自《诗经》,表达的意思是,战士在沙场上的一种不离不弃、并肩作战的不舍精神,如同现在的“不放弃,不抛弃”。即使战友受伤将亡,我也会抓住你的手臂,奋力抢救,哪怕一起死去。但是现代人会把它理解为牵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手,能一辈子走下去,直到白首,所以现在主要用这句话来祝福男女之间的感情能长久的走下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东汉末年赵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对此句解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现实中不孝的方式太多了,这样解释有点牵强附会。
实际上这句话中的“三”并不是指固定的三这个数字,而是“许多”的意思,孟子的原意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出自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这句诗中的“丝”其实是“思”的谐音,取的是思念之义。前一句形容恋人之间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一般,至死方尽。后一句形容恋人间至死不渝的誓言,如同燃烧的蜡炬一般,必须要燃烧殆尽才能滴干。
这两句诗词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用来歌颂老师的无私奉献和伟大。特别是小时候在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时,如果不加上这两句诗,总感觉不够真诚对不起老师一样。其实,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一首名副其实的爱情诗,和老师一点关系也没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这句诗出自于王维的《相思》。红豆产于南方,又名“相思豆”、“美人豆”。又叫\"相思子\"。其实,这个“红豆相思”并不仅限于爱情,友人、亲人之间也可使用。
因为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误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其实,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是一首为了怀念友人所作的诗歌。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音乐家,尤其擅歌。在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念及远在蜀中的玄宗,忍不住黯然泪下。杜甫当年也曾为他做过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小时候大家应该都学过。现在我们只将这句诗词限于爱情,实际可用于所有亲情和友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这里的“坐”其实并不是“坐下来”的意思,而是“因为”的意思。诗人其实是说: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相同意思的还有如下几句: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现代人误解“坐”指的是诗人停下马车,坐下来休息看漫山枫叶。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在这首诗中,写了当时的八位酒中豪客,他们是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都是同时代的人。
这里的“船”并非指船,而是指“衣襟”。并非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的航船,而是指“衣襟”据《康熙字典》:“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上船”就是见驾前系好衣襟,“不上船”,指的是因醉酒而衣冠不整就跑来见驾,并不是抗旨不肯上船,李白是狂,比如醉后让高力士脱靴,但是,他还没狂到直接抗旨的地步。
现在人们错误理解为: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中的“将”字怎样念,读成“jiāng”吗?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
我们很容易见字生义,理解成“将要”喝酒的意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能领会其中九牛一毛,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刻苦钻研,尽量避免出现曲解,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谢谢大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理解错误,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了再创作的过程,导致了多种的理解。
这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背景。大家都知道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其实印刷术并没有在中国古代广泛应用,我们现在的印刷术,包括机械,其实都是从欧洲开始的,欧洲的印刷术,是从圣经被大量的需求开始的,这个起源基本和中国差不多时期,不是传到国外的,但是为什么中国的印刷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因为中国先进的科举制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识字人口,也就是知识分子数量是真的不少,因此,我们长期出现的情况是,抄写比印刷要便宜的多,也就是我们需要1000本书,其实不用印刷,找人抄写更便宜。因此文人在抄写的过程中对很多内容,包括古诗词都进行了再创作,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唯、谓)有源头活水来。都讲得通。
我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是中国文人在誊抄过程中的再创作导致的,多重解释,多重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葵是蔬菜 不是何日葵
上一篇:小米副总裁卢伟冰:红米K30Pro吊打IQOO Neo3!你认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