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轼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对此有何看法?
富贵,贫贱,苏轼苏轼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对此有何看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原创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句话容易理解。意思是:人不能苟且于眼前的富贵,但也不能满足于贫贱的生活。这是教育人要以自己的正当能力去取得功名利禄,不能安于贫困而不思进取。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熟读四书五经等百家经典。20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因文章精彩出众取得功名。为答谢恩师厚重的栽培,写下了一封书信《上梅直讲书》,信中就有了这句名言: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
人生在世,很多人都想出人头第,富甲一方。有着这样的理想和愿望当然是好的,但是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个目的。要走向人生的成功,只能通过自己长期的艰苦努力,锲而不舍,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是有些人却是不择手段,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尽管他显赫一时,因得到的是不义之财,总有一天身败名裂。
有些人的家境贫贱,却不能奋发图强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是安于现状,无所作为。这样的人是消极厌世,苟且偷生。穷并不可怕,只要穷则思变,穷且益坚,就能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人活一世,要有远大的志向,只有独善其身,才能兼济天下。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与孟子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有着相同的意义。这是男人的本色,这是大丈夫的气节。这两句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励志前行,奋发有为。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这句诗的出处
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进京赶考,当时京城是开封,当时的主考官为欧阳修,副考官是梅尧臣,他们对苏轼的答卷极为欣赏,就把苏轼录取为第二名,苏轼非常感激他们,于是就写了这封信给梅尧臣并视其为知己。这封信就叫《上梅直讲书》被收录在了《苏轼文集》的第四十八卷,书信根据历史事实举例,把周公和孔子做了相互比较,来讲述志同道合的的道理。苏轼还拿孔子和其弟子来来比喻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并介绍他们,表达了得一知己的满足和自己内心高远的抱负。整篇文章谈古论今表达了作者对欧阳修和梅尧臣的敬仰感激之情。苏轼的这句诗出自《上梅直讲书》,整句是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字面意思就是:我退下来想一想,思考一下,认为人不可以苟且的贪图富贵,也不可以认命的接受贫贱。
二、《上梅直讲书》原文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三、《上梅直讲书》白话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枭》篇,读到《尚书》的《君奭》篇,就暗自感叹周公不被世人所理解。我读了《史记》,得知孔子在陈国和蔡国遭遇困境,而弹琴唱歌的却没有断绝。颜渊、仲由等弟子和孔子相互问答。孔子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这荒野之上奔逃。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颜渊说: "老师您推行的道义过于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接受。即便如此,不被接受又有什么可烦忧的呢?不被接受,才更能显出您是君子。"孔子笑道: "颜回,假如你有很多财富,我就会做你的管家。"天下人虽然不能接受孔子的道义,但他和弟子们居然能够感到满足且彼此相处快乐。
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富贵是比不上孔子的贫贱的。凭借召公的贤明,管叔、蔡叔的亲近,还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与谁共享那富贵的欢乐呢?而与孔子共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能之士,这就足够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当今天下有欧阳公,他为人像古代的孟轲和韩愈那类人。又有梅公和欧阳公往来,与他相互讨论文章做学问。后来我长大了阅读先生们的文章,看到先生们的为人,觉得他们应当能够摆脱世俗而自得其乐。
当时我正在学习声律的诗文,想赚一些微薄的钱财,自认为没有资格去拜见诸位先生和前辈,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了,也不曾登门拜访过。今年春天,全国考生汇集于礼部,您与欧阳公亲自主持考试。没想到我居然高中了第二名。我还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我有孟轲的文风,而且欧阳公也因为我的文章不世俗而录取我。所以,我金榜题名,如若不是先生的举荐我,怎么可能之前十几年只听过名声而不得相见的人,朝夕之间居然成为了我的知己。我退下来后想一想,思考一下,认为人不可以苟且的贪图富贵,也不可以认命的接受贫贱。有大贤人在这里而能成为他的门生,也足够找到依靠了。倘若侥幸做了大官,让多个乘着车马的侍从跟随着回乡让乡亲们围观称赞,也比不了这种与大贤人相知相遇的快乐啊!《论语》说: "不抱怨天,不埋怨人",因为只有悠然自得,才可以尽享天年。名满天下而官衔不过五品,神态温和而没有怒色,文章淳朴而没有怨言,这肯定是有乐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听听您的高见。
上一篇:以前父母骂我我还好,现在他爆粗口,让我去死说我脑子有病,我就会想哭和大喘气,心理疾病还是承受力太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