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轼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对此有何看法?
富贵,贫贱,苏轼苏轼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对此有何看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梅尧臣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他的一生其实是很潦倒的,身后却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在当时候以及后世都有人认为,这实在是欧阳修大力称颂的缘故。苏轼参加的这次科举,考官本来也没梅尧臣什么事,大体上是欧阳修强力举荐的结果。
苏轼这封信中借周公虽富贵,却有亲兄弟的猜忌,也得不到召公这样贤者的理解。而孔子虽然贫贱,当时得不到世界的认同,却有志同道合的弟子跟随,可以倾心相交。但苏轼还是比较认同梅尧臣的才能的,所以借圣贤的事情来说。
铺垫完成后,苏轼说他七八岁开始读书,就知道欧阳修的文章好了,还有一位梅公梅尧臣和他一起交游。等长大一些,才知道他们诗文的妙处,很是仰慕,但是自惭没有什么可以献上的,也没有找人请托。这次考试,被录为第二名,听说他们二位很是喜欢自的文章,一下子就因为知己了。
回去沉思,做人不能光光为了享受富贵,也不能庸庸碌碌,自甘贫贱。
世上有他们二位这样的贤者,能作为他们的门生,就足够了。就算一时交了好运,香车宝马,气派出行,引起市井围观,也换不来这样的快乐的。古人说“不怨天,不尤人”,是因为“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您(梅尧臣)名满天下,官位却不过五品,为人温和,文章宽厚,一定是有道高人。
写在后面
所以通过这个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封书信,借感谢之名来表达一种高雅的精神,既说明了对梅尧臣的仰慕推崇,又蕴含了对自己的高尚期许。
对富贵,简单来说,不苟且,不会抱着富贵不放,不会不折手段,但也不至于说要鄙视;因为人不能甘于贫贱,不断提高,不断努力,光明正大地最求富贵。
只要不庸庸碌碌,只要不是自我放弃,那不管是贫贱还是富贵,都是可以知足而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见宋•苏轼《上梅直讲书》。这两句大意是: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贵,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贫贱的处境。
做人要正直、高尚,不当取的富贵送上门也不能取,更不能使用不正当、不光明的手段去猎取;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应该安于贫贱,不思变革,不图进取。
人不是为了贫贱而活着,关键是要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通过诚实的劳动,去争取富裕。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人不能因厌恶通过不光明的手段去猎取富足就安于贫贱。
梅尧臣是苏轼崇敬的文坛前辈,时任国子监直讲,故称梅直讲。
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受到梅尧臣和欧阳修的大力赞扬,进士及第,取为第二名。苏轼对此十分感激,便给梅尧臣写了这封信,信中以周公、孔子比喻欧、梅,极其热烈地推崇他们。
他说,我七、八岁开始读书,便听说有个欧阳公,为人像古人孟轲、韩愈,有一位梅公,和欧阳公共同评议文章。到我成人后,才能读到先生们的文章辞赋,想象到先生们的为人,领会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
现在,由于欧阳公主持考试,自己的文章受到赞赏,列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靠人事先推荐,也没有亲友请托,十多年来闻其名而不能见到的人,忽然间成了自己的知己。
苏轼为此感叹道:“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苏轼表示,人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富贵,也不应该庸庸碌碌地甘居贫贱,有大贤人在世而能做他的弟子,就足以值得靠托并引以为豪了。反之,如果仅凭一时的侥幸而得意,身后跟着随从几十人,虽然受到里巷百姓的围观并发出赞叹声,但这怎么能代替做大贤人学生的快乐呢!
本句表明了苏轼的荣辱观,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当地去获取富贵,并且相信,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可能长期处于贫贱的境遇中。同时,他用车骑随从、市民围观的世俗之乐作铺垫,反衬出自己高尚的志趣和磊落的襟怀。
上一篇:以前父母骂我我还好,现在他爆粗口,让我去死说我脑子有病,我就会想哭和大喘气,心理疾病还是承受力太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