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上课端正、养成课堂习惯的基础,而不是玩,你同意吗?
孩子,幼儿园,幼儿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上课端正、养成课堂习惯的基础,而不是玩,你同意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习惯 , 纪律,性格,专注力的,同时通过玩玩具 做游戏开拓孩子思维 学会团结友爱,让孩子学会组织语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说下公立园的玩的目的。孩子们小,自制力差,理解能力差,注意的时间短,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为主,在玩玩、尝尝、摸摸、学学中学到知识。比如“认识空气”,老师会拿一个塑料袋,让孩子在教室各个地方装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孩子小,不能灌输太多的、太难的知识,而重在培养各种能力与兴趣。幼儿园的图书角,提供适合的绘本,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激发阅读的兴趣。观察角,孩子们会观察植物的外观,认识不同的部分,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培养了观察能力。 你们觉得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赞同吧 这又不是上什么礼仪课 干嘛这么板呢 这样的环境下去孩子身心得不到释放 孩子会压抑的 幼儿园嘛 就是玩玩乐乐的 开开心心的 教孩子礼貌用语做游戏 ,什么的 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不是完全正确。
幼儿园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礼仪,学习习惯等,但又不是唯一。幼儿园课程根据孩子不同时期敏感性,和各项能力的启蒙特征,有方向的引导孩子成长。同时让孩子学会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学会和同龄人相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如果可以玩中学更好,一味的学习,大人都决的很枯燥,更何况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同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同意!
三岁左右孩子会入园过集体生活,同时三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但玩是孩子的天性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
一、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
当孩子沉浸在游戏当中时,他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这个时候孩子会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很好的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游戏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幼儿的认识过程具有具体形象性,所以我们需要向幼儿出示直观性的教材、实物、玩具等,才能促进儿童感性经验的发展,从而提升儿童的认知。而游戏中有材料,有动作,有玩具,这些正满足了儿童的认识特点。
2 .儿童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会发现孩子精力旺盛,但是也特别容易疲惫,如果让孩子坐在小板凳一个小时小手放好,那孩子肯定是坚持不了,就算坐着不动,眼神早就飘走了。而游戏不同,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变化多端,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三、游戏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这正是玩具存在的原因,观察一下你的孩子,你会发现在儿童两岁左右会喜欢厨具,医疗设备之类的玩具。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非常想像大人一样参与到工作中,但因为儿童的知识、能力、体力的限制,他不可能真正参加成人的生活,便有了主管愿望和实际能力的矛盾,而游戏应运而生,通过以玩具为载体,让孩子在遐想中反应现实得生活,这样就缓解了幼儿的矛盾,促进了儿童心理的发展。
例如我在做饭的时候,他也会把他做饭的玩具搬到厨房,叮叮当当的洗菜、炒菜,玩的不亦乐乎。
综上,幼儿园时期确实要注意儿童好习惯的培养,但这一切都要以游戏为基础。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电视机该何去何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