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割发代首》的传说和《望梅止渴》的典故,称得上是曹操的经典智慧吗?
望梅止渴,智慧,梅子《割发代首》的传说和《望梅止渴》的典故,称得上是曹操的经典智慧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望梅止渴”表面上看,是曹操对士兵的谎言和欺骗,但是以实际形势分析,确是暗中保护了每一个士兵的生命。如果没有曹操“望梅止渴”的激励,每一个士兵说不定,早已被渴死在前进的道路上。
所以“割发代首”和“望梅止渴”不是曹操经典的智慧,而是中华五千年古代文明历史,留给我们的经典智慧。(晶晶大叔独家稿件,保护知识产权,侵权必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割发代折,望梅止渴是曹操精碘智慧。
话说三国时期,安徽毫州出了两个大能人,一个是魏王曹操,一个是神医华佗。今天专说曹操,历史评论曹操曹孟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治理国家,军事家指挥打仗,文学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政治家,割发代斩表现的淋淋尽致。曹操初闯天下,十八诸侯伐董卓,他提议,但袁绍不被他配服,随带兵走了。自己割据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治理军队,就要严明军纪,保护群众财产,他发布命令,破坏群众庄稼者斩。命令刚下,行军途中,战马受惊,毁坏庄稼。怎么办吧。罪行该斩。执行杀自己,办不到。不执行自己破坏纪律以后还怎么执行记律。文学家曹操玩起了文字游戏。发受之父母,身体一部分,割一些头发代替斩首。这是政治需要,玩弄下属,欺骗下属,也显示出他的职明智慧
望梅止渴是曹操军事天才的体现。大热天,部队行军,没有渴死了,走不动,不愿意走,打死也不走。后面有追兵,马上就赶上。曹操睁眼说瞎话,命令传令兵,传活,前也有梅子林有又大又甜的梅子。赶快走,赶到随便吃,管够。士兵急的口水淌出来了。解渴了,跑步前进了,摆脱了敌人的追赶。哪有什么梅子,聪明的谎言,救了军队。
曹操割发代斩,望梅止渴两大经典智慧。
欢迎大家奌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割发代首和望梅止渴,两大经典历史典故确实体现出一代枭雄曹操的高超谋略,称得上是他的两次既高明又经典的智慧展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割发代首》和《望梅止渴》算是曹孟德的经典智慧,是演义,是传说,就很难有一个客观的论述。
曹操是一个政客,他完好诠释了“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割发代首》几乎是经过精心编剧导演的,曹操要收割军心民心,这小小苦肉计哪在话下,他完全是主动“受惊落马”,然后“主动”要求受罚,责罚不成便要“自杀”,众配角当然要赶紧阻止,于是自己割发代首,了事而去,口碑无数。
曹操更是能“横槊赋诗”的武人中的文人,“望梅止渴”的典故天下皆知,不必赘述。且不要说曹孟德是骗子哦,他只是比别人多懂了些心理学,并能玩弄于股掌之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割发代首"和“望梅止渴”不能说是曹操的经典智慧,而应说是曹操的人格智慧。
曹操,做为一位杰出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军队在一起,他对军队的了解远远超过常人。对一支庞大的军队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军令军纪,这是约束军队的基本手段!军纪不明,军法不严,军队就会变成一滩散沙。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张绣,一路上,他发颁了个命令,有踏坏百姓庄稼者,斩首。然而不久,这个命令就落实到了他自己的头上,他的马受了惊,踩坏了庄稼。
面对突发事件,曹操当即表态,谁也不能逾法!他要自刎,以谢天下。众手下当然不可能任由他这么做,大家一齐上前,阻止了他。
后来的结果是,以发代首。
对这一结果,后世的评论很多,大都很负面,多是认为曹操诈术深险,但我想,曹操总不至于自己为了做秀,故意去踩苗吧,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割发代首,鲜明地彰显出曹操在军令贯彻上的人格魅力。
曹操的另一个经典操作是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士兵们口渴了,曹操说,咱们快点走,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到那里大吃一顿!大家听了,马上想起了梅子酸呐,这么一想,人人嘴巴里生出了唾液,竟不渴了。
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可以看出曹操的智慧,更表现出了曹操的幽默,士兵们长途跋涉,困顿疲乏,口渴难耐,虽然望梅止渴在理论上可行,但可行度有多大?有多少人产生生理反应?这都是问题,但曹操的态度表现出来了,他知道大伙都口渴,他心疼啊,但他又表现得很轻松,表示他有办法,有梅子嘛。所谓的望梅止渴,其实不是要忽悠士兵搞精神胜利,而是借此表现出亲民风范,更可贵的是,通过这种幽默风趣的人格力量,一下子拉近了官兵的距离。
上一篇:准备买车,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