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吴三桂如果不开关迎清军,李自成与大明朝会怎么样?
明朝,山海关,大顺吴三桂如果不开关迎清军,李自成与大明朝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吴三桂如果不开关迎清军,李自成与大明朝会怎么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就象时光不可倒流。不过作为学习探讨的一种方法,有时可以如果怎么样一一一
个人认为,即使吴三桂不降清,结局仍然一样。大明已是日落黄昏,早一时晚一时罢了,朝代的更替就是历史的进步,即便以汉统的角度来看,满清是异族入侵。
吴三桂其人
明辽东人(1612---1678),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辽东旺族祖大寿妹夫。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山海关。
1644年降清,顺治十六年镇云南,次年入缅旬杀南明永历帝,大明朝的最后一点香火在吴三桂手中熄火,时也,运也,命也。
康熙十三年,大清朝在平准葛尔旦后,西域诸部,外蒙,东南地区皆已平稳。削三藩开始了,吴三桂随及反清,自称周王。
康熙十年,病逝。
分析吴三桂一生可以看出
1.吴三桂是战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了军旅的各个阶段,也曾浴血奋战,深知权力尤其是军权的重要性。
2.崇祯十六年(1643),其时满清已占辽阳,祖大寿也就是吴三桂妻兄降清,大明派兵围辽阳,这是吴三桂通过祖大寿已和满清有了沟通。
3.崇祯十七年,吴三桂被加封为平西伯,这是满清已逼近山海关,同时李自成已打到居庸关,崇祯命吴三桂回京勤王,吴三桂行至玉田(今唐山)获息崇祯自尽于煤山,便返山海关。
4.在返回之时,李自成已入京,此后吴三桂在各个势力间衡量,摇摆不定,史上有一种说法,是陈圆圆被掠促成了吴三桂开关引清。
李自成当时情况
世居陕西(1606---1645),跟随高迎祥起兵开始,共带兵打仗十八年,当大顺皇帝四十二天,最后兵败被杀。
李自成为啥未能象刘邦,朱元璋一样成功上位?
1.民心不得,匪气犹存。
起兵时正逢大明日衰,加之天灾,民不聊生。义军所过之处,百姓争相入伍,老百姓甚至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吃顿饱饭,死也值了。正时这一主因,一路抢掠,一路打进北京,而进京后匪气依旧,民心尽失。
2.无良臣谋士
张良不在,陈平没有,伯温已走。只有一个牛金星小肚鸡肠,大顺李皇帝未能礼贤下士任用贤能,也不能收揽大明旧臣。
3.驭下不力,山头颇多
只信陕西旧部,未有雄才大略,听信牛金星杀李岩错上加错。
当时山海关各方兵力
李自成:《明史》称二十万,《流寇志》说“自成分兵十余万攻之”,综合各方也就十多万。
吴三桂:从后期资料看,精减后是二万四千,因此此前加上地方练勇多则五六万。
满清:明确记载经吴三桂求救后派兵七八万至山海关。
大明现状
内李自成入京立国号大顺,黄河以南大部还在明手中,但勤王之师已乱,各怀心事。“万历之前,崇祯不是亡国之君,万历之后崇祯必为亡国之君”,明历史学家孟森先生如是说。
明朝的灭亡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是制度及各种矛盾积重难返的必然结果。
吴三桂开不开关,只对其自身的命运有影响,观其为人。吴三桂绝不是忠义之士,只是一个借风使舵的投机客。吴三桂不降清,也是和李自成没有可能一道,充其量转向南明,也就没有他后期座镇广西称王称霸了。
大明的灭亡无非是时间问题,和吴三桂的存在毫无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讨论,点赞关注。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 @微头条
我是@雨落一方 文史爱好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赏心乐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吴三桂如果不开关迎清军,李自成与大明朝依旧会灭亡,只不过时间会拖的久一点,但是不会改变他们灭亡的命运。
如果吴三桂不献山海关,清军就永远无法踏上中原大地吗?其实,由山海关入关是清军最近的进攻路线,但并非是唯一的路线。事实上,清军在1644年的山海关之战前,已经先后5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大举进人内地,进攻明朝。
第一次是在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亲征,经由热河进军,破长城的大安口和龙井关直人内地,占领遵化,攻陷蓟州,兵围北京。这次人关的最大成就,是皇太极成功施用反间计,使崇祯杀掉了名将袁崇焕,为清军剪除了最大的劲敌。
第二次是在1632年,皇太极率清军由蒙古草原进军,兵抵张家口北面,“列营四十里”,炫耀兵威,迫使明守将缔约讲和,然后收兵而还。
第三次是在1636年, 皇太极命阿济格统率大军,破居庸关人长城,直捣河北,一路打得明军狼奔狼奔豕突,与明军作战56次,攻下12城,俘获人畜十几万,后经冷口关出长城北还。
第四次是在1638年,多尔衮由青山关人关,岳托由墙子岭人关,在华北大地上纵模扫荡。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在河北巨鹿迎击清军,兵败阵亡。与袁崇焕、熊廷粥齐名的抗南名将孙承宗率百姓坚守高阳,也城破阵亡。清军共攻下一府三州五十七县,包括山东省府济南,捕男女五十余万和大量牲畜财物,然后出青山关而归。
第五次是在1642年,皇太极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从墙子岭人关,一直打到山东兖州,又分兵攻陷登州、莱州、 莒州、沂州(临沂)、海州,共计攻下八十八城,降服六城,掳男女三十六万,掠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二百万两,最后由墙子岭出关还师。
从这一历史事实可以看出,明末以骑兵为主,并无重装备需要驼运的清军要从以上这些路线长驱直入华北,更是容易的多。
明朝崇祯皇帝缢死煤山后,多尔衮立即召开王公大臣会议,满洲谋士们力劝多尔衮立即出兵与李自成争夺天下。当时多尔衮对李自成心怀敬畏,认为清军曾经三四次围攻北京却没有攻克,而李自成则一战攻破北京,可见此人的大智大勇和起义军的强大战斗力。谋土范文程进谏,李自成虽“拥众百万,横行无忌”,但屡战屡胜,其志必骄,骄兵必败,“可一战破也”。
明朝降将洪承畴曾长期与起义军作战,是农民军的头号死敌,深悉农民军的特点。他告诉多尔衮,李自成军战斗力虽比明军强,但不足与清军骁悍的八旗劲旅匹敌。于是多尔衮壮了胆,决心出师,率满洲、蒙古八旗大部和汉军八旗的全部,及明降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王的兵马,浩浩荡荡地鸣炮出征。他们选择了洪承畴建议的进关路线,不走山海关,而是西经蓟州、密云等地直扑北京,全军轻装简从,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自成大军包围在北京,一举全歼。只是在出征的第六天,在途中遇到了吴三桂派来的乞降使者,多尔衮才改变了主意,率师向山海关进发,并传令将留在后方的红衣大炮火速向前线运送。这样,才在山海关发生了决定清朝入主中原的大血战。
上一篇:疫情期间最好的创业项目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