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毒鸡汤、丧文化、恶趣味为什么有的会流行于网络?
鸡汤,文化,自己的毒鸡汤、丧文化、恶趣味为什么有的会流行于网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足不同低层级者的精神需要而已。现在是流量时代,流量即是金钱,这是拜金主义的另一种表象。
人的精神需求应该是高尚的,纯净的,积极的。互联网时代,让人对文字和文化失去了敬畏心,零门槛表达让文化领域商业化了,只要有流量吸金,就照单全收,根据点击量吸纳许多毒丧恶的东西,满足低层级人群的畸形和阴暗心态,从而泥沙俱下,严重污染了网络,污染了文化氛围。
这应该引起文化宣传领域高层的高度重视,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中华经典,塑造清新、温暖、洁净的文化土壤,让我们在网络中行走时,不必掩鼻而过。
拙见,欢迎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小的时候就经常接受父辈们的教诲:学好三年,学坏三日。从这句话里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要做个好人的样子有多难!但是人性里藏着一种好逸恶劳的东西,大部分人骨子里面都有着一种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事,希望可以坐享其成。所以虽然网络上有很多心灵鸡汤,但是喝完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改变,因为我们不愿意沉下心来好好学习认真思考,而总是急于求成,尝试几次没有成效就开始怀疑鸡汤的功效,这个时候要是遇到了毒鸡汤、丧文化和恶趣味,立马就感觉这个说得有道理,感觉就是那么一回事,很快,毒鸡汤丧文化的效果就上头了,然后就沉迷于其中,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其实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表现。
发布这些毒鸡汤丧文化恶趣味的人,应该没有想过要专门毒害谁的意思,只是觉得好玩或者刚好创业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无法用鸡汤来解决,随手把现在的感受感慨一下而已,但是却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转发,慢慢的就带来了流量,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甚至培养了大批的粉丝,这既是一个现实社会的场景,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催。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生和蔓延,将来的影响不输于这次疫情造成的伤害!希望平台应该认真思考流量和质量的问题,思考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取舍,只有这样,我们的新生代才能在未来的世界里充满希望和梦想,才能用良币去驱逐劣币,还我一个朗朗乾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放弃努力比努力坚持容易多了,人们在自己放弃努力的时候想要看到更多的人也在放弃,以便自己更加心安理得的颓废:瞧,反正努不努力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一起乐一乐有什么不好的。
首先咱们来说说毒鸡汤,毒鸡汤的流行之前,是广大网友被一大批鸡汤文洗涤心灵,心灵鸡汤告诉我们凡事只要够努力够乐观,一切问题和烦恼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影响一件事情的成与败的因素太多了,努力只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基本要求,很多时候天赋、机遇、背景才是成功的与否的决定因素。你只能说成功必须要努力,但是努力并不一定会成功。所以在鸡汤文激励下的网友发现自己努力乐观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并且随着心灵鸡汤文所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逻辑错误以及思维陷阱,于是就有网友就创造了专门跟心灵鸡汤相对的心灵毒鸡汤。
毒鸡汤应该属于丧文化的一部分,毒鸡汤放大了天赋的的作用,认为努力无用,然后心安理得的什么也不做,没有天赋连努力也放弃了,连希望都不要了。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集体焦虑,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力感。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固化的阶级的绝望 —— 发展前景太过迷茫,前进的路太过曲折,我们洞悉并受困于自身无能。既然如此,就权让我们躺一躺。
面对现实的无力感,焦虑之下,需要更多“乐子”放松,线下解忧靠酒精尼古丁麻痹神经,逃避现实。网络上看一些“恶趣味”段子视频之类不用带脑子,不用思考,甚至是窥见自己内心的想做没有勇气做的低级追求,也能麻痹神经,比抽烟喝酒更健康更经济,毕竟当今金钱崇拜的社会环境下,穷是丧的主要原因。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今青年都笃信: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这些流行起来的毒鸡汤丧文化和恶趣味正式抓住了人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理,给你不努力的借口,让你看你不是孤单一个人在放弃自我,让人心安理得堕落在低级趣味和追求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这都是可以迅速变现的有力工具,文化的市场化是为了利润,并不是为了其他,你理想化了这些东西,以为会对你有好处,那是你错了,不是这些人错了,这些人从一开始考虑的就是钱,而不是对你有什么用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本身就是社会的改变引起的文化反映。首先多大数人对这个社会,个人、它人的定位,都是非常具有理想主义的,当这一群体在抱着这样的信念去生活,工作时,发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发生了冲突。矛盾出现了,内心的不平衡和失落才会体现在毒鸡汤和丧文化上。通常这种文化出现在青年群体上,比如某女子遇到渣男,职场青年的不如意?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对自己以前的理想主义开始出现否定,甚至批判。当然这种毒鸡汤文化也体现他们乐观的精神,前后两种态度体现出的反差感,让很多人感到真实的体会,反而让他们找到了群体,心里更是有了安慰,和继续前行的勇气。至于丧文化,在我的印象里,和90后小青年的非主流文化差不多,有点偏垃圾文化,毕竟这带给我们的只有充斥着抱怨、不满和低落的情绪。别人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信息,或多或少会受到些影响。我有个朋友,一直跟我说一些生活的琐事,不如意的事,当然你可以选择作为一个倾听者去分担它的情绪。但久而久之,你会成为一个垃圾桶一样,一件件的垃圾,往你塞,慢慢的如果你认同它,还可能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心态。真的这种只会抱怨的朋友,不交也罢,完全带不给你任何的进步空间。回到正题,丧文化亦是如此。至于恶趣味?要是伤害他人,坚决抵制!涉及低俗类更是毫无营养!我想想要不要为这样的行为开脱一下?好吧,也许生活压力过大吧[what]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