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能否说说各自家乡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清明,先人能否说说各自家乡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这里是江苏盐城北县区,清明节对于我们这里的人民而言,主题是到祖茔去祭扫,俗称“填坟”或“烧纸”。时间一般在清明前三天和后三天。
在上个世纪末,没有规划公墓前,坟墓都是以土包形式存在的,那时人们祭扫时都要带上印了钱的“火纸”和铁锹,所谓印钱,就是用大额人民币有行标的一面平铺在一沓“火纸”上抹一下,也有用大面额硬币把有字的一面敲一排排的敲印在“火纸”上,这样就成了纸钱,这是用烧祭用的。带上铁锹,是用于修葺坟墓的,扫坟人要用铁锹将坟墓填土,并在茅草地挖出三个碗形的土块(俗称坟茔顶),将下面二个大面对扣一起,上面一个小面对接地压上坟头,这样填坟工作算是完成了,然后就是烧纸做祷告并向先人祈福,待纸烧完后,再叩四个头,这样才大功告成,当然,烧纸也是有讲究的,有的人家预先将纸卷成筒状,也有人家是直接烧的,但烧纸时是千万不能乱拨的要等火自然燃尽,这有讲究,据说乱动的纸是会坏掉,那边没法用。
祭扫活动也有讲究的人家,会供上食品和酒的,但依稀以前不多。
也有实在没时间去墓地祭扫的人家,会选择在路边,找一空地划个圈,然后写上被祭拜人的姓名,然后烧纸叩头。一般找不到先祖坟墓的人家多用此形式。
本世纪初,各地对设立了公墓群,加上殡葬改革的普及,就没有填坟之说了,买几盆鲜花、漆描墓碑取代了填坟,当然纸还是要烧的,不过品种就多样化了,金箔银箔制品及逼真的银币流行了起来,就连火纸也人性化的印上了元宝,人工印钱的工序就省了。
清明那天,每家每户是要改善伙食的,品种不限,但必须有青菜豆腐汤。也有人家是包饺子或者馄饨。
无论何种形式,总之,对先祖那份浓浓的追思和对后来者那份深深的祝福,才是清明节祭拜活动的精髓,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许氏宗祠祭文》
文/晚生先木
岁逢己亥,节至清明。国恩浩荡,承平桑梓。值此,万家祭祀之日,但凡炎黄子孙,皆怀虔诚之心,抑或千里返乡。今吾族人,齐聚一堂,默念焚香,顶礼膜拜。
吾先祖卜居江北濡须五百余载,择势龙脉,行合风水,肇基皇图。辟名:许氏忠烈双桂堂。许氏宗祠,古韵遗风。三进两厅,青松翠柏之怀抱;曲径回廊,奇花异卉之纷呈。街衢通市,巷陌人家。吾族子嗣,门风淳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祀绵胄衍,崇文厚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德才兼备,文思贤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瞻仰宗祠,威仪庄严。后生观止,肃然起敬,乃叩首祈告:家风传兮德彰,祖训悬兮宗堂,庇荫佑兮福广,禄泽厚兮寿长。愿祖有灵,恩惠均布,德者共沾,永吉永昌。尚飨!
时祭:己亥年·清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日清明节,回到了我的故乡祭祖,随着年龄的增大,对祭祖这件事,也是越来越越重视,倒不是追求仪式感,更无心作秀,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深处对祖先少一些愧疚,这些年一直在外地,清明节基本不回来,以前都是父亲在家祭祖,如今父亲也跟随我一起外出了,祭祖这件事,就落在了我的肩上。由于小时候,每年会跟随父亲去祭祖,对老家(皖北)的祭祖习俗还是知道的:
1.祭祖是祭前不祭后,既可以在清明节之前几天之内完成,但一定不能够过了清明节,过了再祭祖失去了意义,也为村人所笑话;
2.祭祖时间多是选择在下午,因为正值小麦生长期,大概膝盖这么高,上午麦田有露水,会把裤子和鞋子全部打湿,所以,都选择在下午;
3.提前准备好火纸(这是最主要的),一座坟上一刀火纸,同时有冥币,所谓的冥币其实就是假人民币,还有元宝。这几年流行在坟上插花,一个坟两支花。所以,会看到有些坟上插了很多花,那是因为,后代可能不止一个家庭,家族大后人多,每个家庭来差两支,就会很多;
4.到了坟旁,首先是把上面的杂草打理一下,加一些新土。还要带一把铁锹,挖几个土疙瘩,每个坟头上都要加,如果里面躺着一个人,就放一个土疙瘩,如果是夫妻二人,就叠着放两个土疙瘩,如果先人是三个人一座坟(一夫二妻),就放三个土疙瘩,以此类推。
5.开始点火烧纸,同时嘴里要喊着如爷爷奶奶之类的称呼,让他们拿钱使,也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说出来,还要大概介绍一下现在家庭情况,祈求祖宗保佑;
6.纸钱燃尽,绕着每一座坟前的纸灰堆,画一个圈,仅在靠着坟的一面留一个口子,寓意着是一个小门,先人可以从这里把钱拿走,同时钱也不会被风吹走,也不会被其他邻居坟里的人拿走;
7.最后,在每座坟前磕三个头,收拾铁锹等工具,回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上一篇:下雨过后乌龟和甲鱼会藏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