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能否详细地剖析一下《都挺好》中苏大强?
自己的,他的,孩子能否详细地剖析一下《都挺好》中苏大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没去美国的日子里,苏大强住在二儿子苏明成的家里,苏明成从小被母亲惯着,花钱大手大脚,和妻子朱丽每个月花钱都是没有后顾之忧,由于开始花家里的钱最多,所以暂时的赡养任务给了苏明成。
苏大强在住在二儿子家里时,每天拿着固定的零花钱,拿钱定外卖,或是出去买彩票,随意挥霍,从来不考虑说省钱或是减轻孩子的负担压力。
倪大红老师将苏大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眼神的表现,网友评论过苏大强的眼袋会说话,带着倔强心机。
苏大强其实应该是从天生里就存在着反社会人格基因,数据研究表明,反社会人格基因会有先天遗传,最多一半来自先天,而后天的影响可以说很大,苏大强很大的原因是妻子造成的,他活在妻子的权威之下。
这种先天性人格很会伪装,甚至于自己都没有发觉出自己在演,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爱与亲情,而是不停地制造麻烦,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随时可能掉下鳄鱼的眼泪,来博取同情,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
苏大强在得知没去成美国后精神出现问题,郁郁寡欢,便让儿女为自己买一套大房子住,还请保姆。买房子的要求提得很高,他不知道儿女的钱来之不易,只顾着自己享清福。
最重要的一点是,反社会人格可以改变,我们日常可以做到不被反社会人格伤害,就是哪怕不受到伤害,却还是不能让他们从心里去爱谁,因为无法把握住。所以不能同情反社会的人,所以同情明玉,也不要去同情苏大强这样的反社会人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他有点作 但也很让人心疼。
《都挺好》这部剧我是一集不落的追下来的,尤其里面苏明玉的“我的梦想是躺在钱上数钱”更是成了我那段时间的“口头禅”。剧中的苏大强这位人物其实从头至尾我都没有讨厌过,相反我觉得他很真实,没有太多的压抑自己。
苏大强从年轻开始就被妻子压着,在家里他没有多少话语权,家里所有事情的话语权都在妻子手里,在婚姻中他能做的只有听话,因为妻子在的这几十年所有事情他不必处理,很多时候没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相应的有很多事情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处理,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跟子女相处,从他老年痴呆之后还一直想着给明玉买练习册就能看出一点来。
妻子去世之后,他一下子解放了,有很多事情它可以自己去决定自己去处理了,但这样的解放也让他很迷茫,不知所措。在他心里,这个家的主心骨维系这个家的是自己的妻子,孩子们之所以会回家都是因为妻子,现在妻子走了,孩子们应该就不会回家了,他害怕被舍弃,但又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害怕用子女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就用了一些子女们觉得不舒服,我们观众也觉得不太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这样他就搬离了老房子,去了二儿子家。
但在他的心里,二儿子一直是不务正业不如大儿子踏实的,女儿因为与自己妻子和自己的隔阂对他也不是那么的关心,所以他希望去到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但是大儿子一直没有接他去,所以他就想用各种方法希望二儿子、女儿等可以去催大儿子把他接过去。
自从妻子去世之后,苏大强是孤单的,是无助的,他害怕他的子女会不理他,不管他,所以他想通过各种方法引起子女的关注,希望子女可以分一些注意力给他。再有就是他想可能当子女的注意力都到了他身上之后,子女之间的矛盾可能就小了,他还是希望子女之间是可以和睦相处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他的骄傲,可能是他的表达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好。
老年人,尤其是没有了老伴的老年人,他们是很需要子女的关注的,他们希望子女会有注意力在他的身上,他们很害怕孤独,他们很害怕被遗忘,所以他会尽自己的所能刷一下存在感,无论怎样他就是想告诉子女:我想让你们陪陪我。
我觉得这部剧挺现实的,真的很喜欢这部剧,这部剧更主要的是在讲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但是苏大强也确实代表了一类人: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可能有时候做法真的很不让人理解,但表达的却是害怕被抛弃,希望自己不会被子女忽视。
苏大强有点作,但是还是很让人心疼的一个角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吧,这个可爱的老头就是自己作的,这个应该还可以分集讲。
第一集:没得作
第二集:我想作
第三集:我要作
第四集:往死里作
第五集:作出一片天
第六集:回忆作
第七集:后悔作
第八集:作死了
片尾结束:憋屈了一辈子,不作一回,哪能明白不能作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很喜欢苏大强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很出彩,能拿个什么最佳配角,编剧设置得好,也演得好。
我十分怀疑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或者编剧对现实世界的人群观察入微。首先苏大强是一个孩子,流行且难听一些的说法,可以叫做巨婴。但对他来说,凄惨的一点是,他的生理年龄到达了60多,且还生了3个孩子。
孩子们渴望他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做一个可以支持他们、并能够对抗母亲的父亲。但他做不到,因为他仍然是个孩子。如果他只有7岁,他的躲事,他的看起来十分幼稚的逃避方式(头疼/血压高/一有事就奔厕所/把自己关房间里假装睡觉),大概没有人会责怪他,谁会责怪一个吓坏了的孩子呢?大概代之以理解和心疼。
这个世界残酷的一点是,多数情况下它是按照你的生理年龄来期待你的行为和表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