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的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对引进外资的态度是什么?
中国,招商局,洋务运动清朝的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对引进外资的态度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的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对引进外资的态度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大力支持“引进外资、借债兴利”。他认为这是当时中国创建大机器工业体系、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由之路。1880年李鸿章力挺洋务派刘铭传为兴筑铁路而举借外债,并在奏折中说:“刘铭传所拟暂借洋债,亦系不得已之办法.……顾借债以兴大利,与借债以济军饷不同。盖铁路既开,则本息有所取偿,而国家所获之利又在久远也”。为了确保“借债以兴大利”,他强调,在引进外资时,要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由我自主”,防止洋人干预; 二是“不准洋人附股”,防止洋人渗透;三是由国家指定日后所收之利,陆续分还,以防洋人掠夺。
李鸿章支持中外资本家合开银行。1887年,他针对美商米建威准备在中国通商各口与华商殷富者共同开办银行一事,给总署的函中说:“如国家借用巨万,每年取息三四厘,商民借用五六厘,免致各国银行把持居奇”,“将来若能照议办成,亦实于我有益无损也!。”
1896年8月28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乘坐“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访美期间,李鸿章会见了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和美国一些要员,并于9月2日上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纽约时报》报记者的访问。在回答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的问题时,集中阐述了他对于引进外资的看法。访谈内容发表在9月3曰的报纸上。
李鸿章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在清末的大臣中,李鸿章确实是最杰出的一个,虽然有太多屈辱是经过他的手而发生的,但这在当时也确实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事情。
至于在“引进外资”这件事情上,李鸿章的态度是有抵触但又不得不接受的,首先他认为能够改变当时局面,挽救清末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夷制夷”,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他的认知下,当时西方的崛起依靠的就是“工业”,所以他决心发展国内工业,为了给发展留出充足的时间,李鸿章认为清朝只能在西方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该忍时得忍,该退时需退,以此来发展工业,强大国家。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
从“图器(武器)”到“求富”
1865年,李鸿章在晚清另一重臣曾国藩的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然后将其与韩殿甲、丁日昌创办的苏州洋炮局合并,重组为江南制造局。中国近代有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其中前三者都为李鸿章创办或扩大。
以江南制造局为例,江南制造局是美国人建的,虽然为清朝生产枪炮,但因不是满人的产业,所以经常遭受满人的排挤,最后不得不出让给李鸿章,而李鸿章上任后才发现厂里的所有设备和技术资料都被带走了,留给他的只是一个空壳子,李鸿章只好委托容闳在美国纽约向朴得南公司购买了一百台机器,这才在当年生产出了四门开花炮;经过后来的发展和扩大,江南制造局的员工达到了近三千余人,每年可以生产快利步枪1600杆,快利子弹130万粒,地雷2000余枚,而且还生产了中国第一艘汽船惠及号,在当时足以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媲美。
但即便如此,中国仍是“积弱不振”,李鸿章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在轮船招商局创立之前,长江内河的航运基本上被属于英美势力的“旗昌、太古、怡和”三家洋行垄断,为了打破这种局面,187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建立之初,招商局仅有轮船三艘,但三家外资洋行仍大量散布对招商局不利的消息(无洋经理,断难自立;股本无多,断难久长。)和降低运价(减半,甚至减三分之二),企图将招商局扼杀于襁褓之中,但外资的野心没有得逞,在这第一轮价格战之后,招商局非但没有被打垮,而规模最大的旗昌轮船公司的亏损反而越来越严重,股价大跌,最后不得不全部出售给招商局。1876年8月,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名下大小船只也增加到了33艘,成为中国水域上最重要的一家航运公司。
1883年,中法战争迫在眉睫,法舰驶抵吴淞,并扬言进攻江南制造局,这使沪上人心惶惶,商铺停业,钱庄倒闭;而因中法关系紧张引起的金融恐慌令招商局亦陷入困境。
1883年,因资金周转不足,轮船招商局以地产及货栈作抵押,向天详、怡和两家洋行贷款七十四万三千两,为期两年。到了1885年,招商局无力偿还贷款,因此不得不以局产做抵押向汇丰银行贷款三十万英镑(合银一百八十万余两),年息七厘,十年内还清。后来由于英镑不断上涨,银价不断下跌,轮船招商局蒙受了巨大损失。
1885年,每两银折合五先令六便士,至1886年8月,没两银仅兑换四先令二点五便士,仅此一项招商局损失白银三十四万五千余两。——《李鸿章和轮船招商局》胡滨/李时岳
招商局得以成立全赖于“官督商办”的形式,即“企业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的形式,洋务派早期创设的民用企业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官督商办的不足在于企业管理者全由政府指派,若管理者不通业务,只知挥霍,企业也难以长久;而好处在于,在背靠政府的情况下,企业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便利,能够快速的发展壮大。
上一篇:人必须依附于一个“单位”才能好好的活着吗?一定要找稳定工作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