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三的孩子,因为在班里成绩不太理想,让去打扫卫生合理吗?
老师,学生,孩子初三的孩子,因为在班里成绩不太理想,让去打扫卫生合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里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千万不能教育孩子长成一颗玻璃心。记得多年前班里一个学生是单亲家庭,某天,他妈妈带着他来到老师办公室,说班里同学欺负他。老师忙问这个学生怎么回事,学生说他同位老挤他;同学们中午吃饭的时候都不和他坐一起;周末出去玩的时候,大家也都不喊他。老师回头问班里同学,结果同学们叽叽喳喳对他吐槽个没完,有说他小事儿多的;有说他不爱说话,没法和他沟通的。说到最后,老师明白了:这个学生因为个性的原因,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但算不上欺负他。只是在内心认定别人欺负他之后,他就更不会敞开心扉和大家交朋友,导致同学关系越来越淡漠。
再说到问题里那个初三学生,估计你在教室里背书做题也很厌烦吧,出来打扫下卫生不好吗?即为班级创造了美好的环境,又放松了自己的身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非要纠结合理不合理?
这个问题回答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但我还想再唠叨两句:人与人是有差别的,被差别对待也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差别没有好坏之分,你认为打扫卫生比呆在教室学习差,是因为你的认识有偏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表明一下观点: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根据你说的情况,当事的老师已经达到了“变相体罚”的标准。
什么是“变相体罚”那?“变相体罚”的概念不明晰,不是正规的法学概念,变相体罚常指教师为了维持教学秩序,不直接对学生的身体诉诸拳脚和工具,而是间接地处罚违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使受罚者身心感到痛苦或者屈辱的惩罚方式。所以根据你说的情况,这应该是一种“变相体罚”。
有人会说,教育部已经发文,赋予了教师的“惩戒权”,这属不属于“惩戒权”范围那?教育惩戒是指具有惩戒权的教育主体对于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做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教育惩戒权是教育权力的下位权力,是学校与教师惩戒违反校规的学生的权力,是作为教师应有的一项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权力,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学生感受到荣辱、对错、痛苦等,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从而达到矫正和教育的目的。在我国,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体罚,尤其是对所谓“变相体罚”的“零容忍”,教师的惩戒权在理论研究上被悬置,同时,由于适当的合理的教育惩戒也会被当成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加上学校和教师担心引起事故纠纷,所以教育惩戒在实践上被看作不合法而被取消。
看看吧,是不是看晕了?很难区分,不好界定。我的观点是:要看这种惩罚或惩戒手段出发点对不对,目标达没达到。
如果作为家长,认为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好,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我们家长应该配合老师,适当给孩子一些压力,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如果教师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而这么做,那么我建议可以适当的时候,恰当的语言与老师谈一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社会上看到很多,动不动就找校长,向上级部门申诉,或者求助媒体等等,舆论有了,教师处罚了,那么你的孩子那?是否也在此次事件中受到了影响那?
不排除有些家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钱,可是与孩子的未来相比,哪一个更重要那。
当然,更多的家长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孩子。记住,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如何能够做到影响最小,效果最好,才是最重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合理,你只是老师你没有处罚权,孩子即使不学习也与你没有关系,你处罚他打扫卫生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小惩来让他改正,但是家长不这样想,家长觉得自己有能力给予孩子一切,所以你这样做很可能不能再当老师了,要是家长在网上爆光了你,那么你跟你家人还会受到网友的骚扰的,得不偿失。
我有几个同学都是在做老师,她们都说现在做老师很幸福,在这最应该感谢的是家长,因为是家长为她们减负了,她们现在只需上完一节课就是了,孩子学不学,跟她们没关系,因为家长不需要她们管,她们要管的话,就会被投诉。
所以,我认为你不要这样做。随他去,为了自己的工作也为了家人的清静。
我是小丸子,以上是我个人观点,谢谢你的阅读,希望阅读完可以给我点赞加关注,关于职场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合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是谁这么规定的。在我不清楚前提的情况下,这么做是不公平的。但是具体事情,还要再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