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初三的孩子,因为在班里成绩不太理想,让去打扫卫生合理吗?
老师,学生,孩子初三的孩子,因为在班里成绩不太理想,让去打扫卫生合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初三的孩子,因为在班里成绩不太理想,让去打扫卫生合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问题。
针对问题:“初三的孩子,因成绩差,让去打扫卫生”,此行为不合理,分析回答如下:
成绩差,如果打扫卫生来惩罚,侵犯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如果因此背派去打扫卫生来惩罚孩子,是不合理的。严重侵犯了该学生的身心健康权,每个学生都有人身权力,其中身心健康权是指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面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方法给予成绩上的帮助与正确引导,而不是采用惩罚的办法来“治理”学生。每位学生性格都不一样,因此在遇到问题时,需要用正确合理的适合他们的方法才能真正有效解决成绩不太理想的状态。
打扫卫生,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通过此举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他们没有成熟,甚至思维达不到成年人的成熟思维。弄得不好,反而会加深他们对老师的做法的误会,因此,教育孩子还得讲究方法得体得当为好。
如果是在上课期间让去打扫卫生,侵犯了受教育权。
孩子成绩不太理想,如果是在上课期间,背老师派去打扫卫生,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每位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不能无故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力。包括劝退、停课、赶出教室、开除等一些不好的过激行为,都属于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力。
因此,作为老师,面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心里着急,又不知从何做起。但是切记不能因为一时心急,就做出过激行为来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自我心里调解能力也是老师必修课之一,他能让老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能指导老师用正确的、合理的、合法的方法去指导与帮助学生。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关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那么个体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性。比如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不同等等,都会导致学生成绩出现不理想的状态。
老师面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该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里面的理念:关爱与关心学生,而不能采取违背理念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况且教师观里面也有规定,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生之间相处应该秉承相互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的理念来帮助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
面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不应该以打扫卫生的方式给予教育。应该用关爱、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充分发挥新时代老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合理不合理,肯定是不合理啊。
但是有时孩子不学习,老师安排点活动,打扫卫生,也是常规的,
1 有的时候,是惩戒性的,为了让孩子吃到苦头,以后就能幡然悔悟,要好好学习,就不用去打扫卫生了。
2 有时候确实是没办法,孩子可能已经放弃了学习的念头,老师再苦口婆心的教育,也没用,与其让他坐在教室,鸭子听雷,不如让他出去打扫卫生。有时候孩子是自愿出去干活的。
3 初三的孩子容易叛逆。现在社会上的风气不正,经常有家长不讲理,或者孩子父母离异,孩子性格偏激,多种原因造成学生与老师的矛盾,现在一旦发生严重的事件,往往教育局会惩罚老师,轻的记过处分,重的可能解聘,而学生不会怎么样,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学习的孩子有时在课堂上不学习,坐不住板凳,老师再管理,容易与老师发生争执,而老师有碍着为师的面子,可能对学生体罚或者侮辱,容易造成矛盾,。
但让学生出去打扫卫生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不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还真是一个具有讨论价值的教育话题。下面我们分层来分析一下。
问题背景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中考在即,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复习比较紧张。
具体事件是进行打扫卫生。
活动主体是在班级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参加。
辩论焦点是这一安排的合理性。
(一)打扫卫生是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既然能够出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之中,就不是学校刻意体罚学生的工具。(二)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劳动教育的义务。无论你在班级里的成绩好还是不好,都和是否参加这样的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三)打扫卫生也有其自身的教育意义。它是培养基本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集体观念。除了在学校,现在的中学生在家里还能够主动帮家长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吗?恐怕多数人都没有。(四)劳逸结合,适度参加一些体能活动有益无损。无论你是初三还是高三毕业的孩子,这并不是问题,学习紧张不是理由。总结:同样一个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认识不同就会产生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家长和学生都应该积极配合老师承担各自的义务,没有原则的内耗才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最大威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不合理,他需要的是学习的信心,不能打击他,不能挫伤他的向上信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