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都复工了,从家到公司这段路你能体验到什么样的防疫措施呢?
口罩,疫情,公司大家都复工了,从家到公司这段路你能体验到什么样的防疫措施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闸机处:过闸机我们必须按照地标线排队,保持间距1米;
3.搭电梯:按地标线排队,触碰按键时使用纸巾,每梯限乘4人,5楼以下建议搭扶梯或步行;
4.办公室:错开就坐,如需交谈保持1米;
5.食堂:排队时间隔1米,就餐时1桌2人,在隔离板内进餐,也有同事自己带饭的。
另外我们公司为全体员工贴心准备了口罩,更时刻关注其体温等健康指标。人人重防护,才能“掩口而笑”。还提前备好各类防疫用品,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做好充分的消毒,面对疫情才能有“四”无恐。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饭堂、居家等相对封闭环境,时刻都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习惯。每日监测汇报个人、家人、业主的健康情况,已成为我们公司的习惯。
顺便说下,我们公司是碧桂园~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远的不说,让我们说隔壁的碧桂园物业搞了个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呼叫梯和非接触式黑色技术。转眼间,门就开了,电梯就会响“芝麻开门”。零接触,健康和安全!
疫情爆发期间发生的这些饮食事实也正在重塑新鲜食品、餐饮和食品市场的新格局。因为在外卖、上课吃饭、在家做饭、吃方便食品的场景中,一个场景的增加意味着其他场景的减少。然而,他们的房产甚至帮助业主购买蔬菜并把它们送到家中~~
许多物业还利用智能化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在社区防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物业信息管理系统、业主应用程序等新应用,开发了智能安全监控云平台和智能门禁系统,使业主和物业人员可以使用智能新风系统、一键呼叫系统,与小区applet通信,避免交叉感染。
比如碧桂园、万科等开发商在小区门柱的人脸识别系统中刷脸。智能安全监控确保社区安全。智能停车应用无需付费。一些社区还拥有1万架黑色技术无人机,如呼叫、遥控、遥控等消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防疫措施,太有感触了。2月10日就复工的我,现在还记得第一天上班的激动劲儿。戴好口罩,出门,电梯里有物业准备好的纸巾,按完楼层我直接带走,不是因为多自觉就是因为 因为开单元门还要用到。家楼下就是小区仅存的出入口,要出示社区的出入卡才能进出。刚开始复工的时候,公交车还没营运,只能选择走路上班(还好离得近),到公司以后,公司规定入口从车场大门进入,原来的办公楼大门固定为出口。先是行政同事负责测量体温,然后保洁阿姨负责给我们的鞋子消毒,然后去洗手,再去食堂就餐。吃饭的时候就像小学生上课一样,一人一桌保持距离,禁止攀谈。有点类似小学考试的模式。吃过早饭就可以回到公位办公了,公司为大家准备了口罩,每人每天可以领取2个,并要求全天佩戴口罩。下班回到家,小区门口检查出入卡,测量体温,没有问题才可以进入。这是复工初期的状况。那时候乘坐出租车需要扫码登记电话。后来公交车营运了,也是上车前扫码登记信息,然后测量体温再上车。基本上一辆公交车就三两个乘客。现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家逐渐习惯了出门戴口罩,测量体温,各种登记信息这套流程。春天已经来了,希望疫情赶紧结束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进门店/办公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分店/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分店/办公楼,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测一次体温,若体温超过37.3℃,请勿进入门店/办公室,报备主管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量完体温后洗手请用免洗洗手液或到卫生间洗手。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上午10点、下午14点、下午16点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不能自备携带的同仁,建议外卖送达。餐前记得洗手,注意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2月底复工,从1月底开始监测每个人放假期间的动态,由于突然爆发的黑天鹅事件,也让我们的复工时间一拖再拖。
上一篇:疫情过后大搞基建如果能拉动内需,我们生活能好起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