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国家,你认为呢?
文化,中国,国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国家,你认为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最基础的文化认同,没有文化认同的社会,只能说还处于文明非常低的阶段,文化的核心概念还没有形成。所以当我们说“某个国家具有文化认同时”,假如他是指这个国家特有的文明特征时,那说明他根本就没有理解什么是文化。假如他并非特指这个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明特征,就如同说“中国人要吃东西”一样,就是一句废话。
回过头,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树立,培养和传递。所谓的价值观就是在人的意识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去追求的。
纵观人类文明的形态,我们所能感受体察到的差异,都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引发的。例如以希腊朴实的民主概念、罗马的法治精神和基督教中的灵魂世界的平等为三大基础而树立的西方文化,其价值观所包含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是自由的。人不能生而平等,但人生而是自由的,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剥夺这种天赋的自由权利,一旦这种自由意志遭受了损害,就可以不惜牺牲生命去夺回来。也正是对这种自由意志的追求,使得人的思维活动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从而人的创造力也从各个方面(对自然的探索,对人本身的探索,对人精神活动的艺术性的呈现)取得惊人的成绩。没有自由意志的生命是可怜和毫无价值的,因为即便是动物也天生就具有自由意志,动物和人在自由意志上是没有区别的,唯一的区别是动物的思维能量相比人类弱很多。
中国文化,在长期积淀中孕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孝。孝也就是我们的核心文化观念。以此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家国文化”,进而演化为“国”的价值观。一旦“国”受到了侵犯,我们就将不惜生命去维护,夺取失去的土地,夺回丧失的国的尊严。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所有可歌可泣的事迹几乎都是围绕这个主题。
每一种文化里,都有一个高于生命价值的文化价值观,倘若没有,那么久只能说,这个原始部族还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中国确实是文化认同的国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认同汉字、认同我们的人文祖先黄帝,认同孔子的儒家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毫无疑问的。
下面我将从“文化认同”的产生根基、自觉、高度自省、扩展,以及现代困境出发,分别作点论述:
一、文化认同的根基
文化的形成有一条规律:地理环境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生产要素,进而形成相应文化。
所以,在我们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因地理环境的多样,诞生了成百上千种不同文化,它们散布在广大地域的各个角落,星星点点,驱散开原始的蒙昧与黑暗。
据考古发现:
万年前,长江流域就有了稻谷的人工驯化;
5000年前,良渚文化已经聚居形成了庞大的城市;
此外还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等等,太多太多。
那为什么说我们的母亲河是黄河呢?
因为我们的主体文化,就是以黄河中上游文化为中心一直容纳吸收各地文化而最终形成的。这个吸收的过程,有商业交往,也有战争行为。至于其他文化,它并没有消失,只是不以单独的形式出现而已。比如三星堆出土青铜面具就与商代的狰狞之美相似;而巴人据说还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
所以主体文化本身就包括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文化,认同这种文化,就是认同我们自己。
这种多元合一的主体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我们是文化认同国家的最初基础。
二、文化认同的自觉
这种文化认同起于春秋战国,最著名的便是“华夷之辩”。明晰华夷的区别,在比较中增进文化的认同。
最初的“华夷之辩”分三类: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
1、血缘标准:春秋战国时,只有炎、黄之后才是华夏人,具体的就是唐虞、夏、商、周人的后代;
2、地缘标准:春秋战国时,只有中原地区才是华夏人,具体就是晋、齐、燕、郑、卫等,秦、楚都是蛮夷;
3、文化标准:华夏人戴冠带,穿袍服,识礼仪、农耕等,夷人则是游牧或半游牧民族。
这里就可看出,最初的华夏人范围是很窄的,但这个范围却随时间在不断向外推移,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凡是秦国土地上的人民,就都被认作华夏人。
我们今天版图上的绝大部分地区,终于一举纳入了华夏的文明。
三、战争导致高度自省
真正让版图上的所有人都高度自省的认为自己是华夏人的,还是战争,对外战争。
面对游牧部落的战争,觉醒了整个农耕文明的人。
汉武帝时,北伐匈奴的成功,一举逆转了60年农耕文明面对游牧部落的长期颓势,这种同仇敌忾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产生的认同直接推动华夏诞生了一个统一的基于文化的民族集体——汉族。
从此以后我们说自己是汉族,就代表了华夏人,凡汉族以外的人都是夷狄。
每当面对游牧部落的入侵时,这种民族意识都会前所未有的清晰和高涨,这是文明赋予我们的生存危机意识。
例如:晋末时五胡乱华,冉闵的“屠胡令”;元末时,朱元璋北伐檄文中就说“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清末时,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对外战争是提升凝聚力的最直接灵丹妙药。
四、文化认同的扩展及特征
从古至今,我们的文化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我们文化海纳百川的特性,注定了我们文化认同的范围会不断扩展。
从春秋战国到秦,是第一次扩展;从南北朝到隋唐,是第二次扩展;近代从清末到新中国,是第三次扩展。
1、第一次扩展很好理解,从春秋的“华夷之辩”到始皇帝一统天下,秦国之地上的秦国之民都是华夏人。
上一篇:速记单词的大招有木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