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国家,你认为呢?
文化,中国,国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国家,你认为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这个词最初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上面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占据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
你大概发现了,这里的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这个字最初是用来表示西周京畿地区,也就是首都及其附近。
后来,由于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便认为这是天下的中心,所以就称作中国,而把其他的地方称为四方。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提到:“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这个中国就泛指中原地区了。
政权更替与文化延续
既然提到了“中国”不存在,那么“中国没有灭亡”肯定也是不正确的。
甚至于连“四大文明古国”这个概念的广泛流传,也不过是当年内忧外患之中,梁启超先生为了振奋国民而宣传出来的。
但是,我们总觉得又有些不对。难道我们也灭亡了,也没有延续吗?
当然不是。
如果谈政权的更迭、王朝的覆灭,那么我们最初的国家早就不存在了。请想一想周秦汉魏这一长串,再请想一想蒙古人统治的元朝、满人统治的清朝,我们怎么能说自己的国度没有灭亡呢?
这就涉及到了文化认同。
中国这个概念不是以地域、以政权,而是以文化认同来看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学派为显学。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提到正统地位。东汉末年,风雨如晦,思想杂糅;魏晋时期,三教同兴,互相倾轧;唐朝时候,儒释道难解难分,此消彼长。
到了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他们融汇三教思想,为儒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再次稳固了官方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再到新中国,又有思想解放的潮流,儒学被批判、被继承、被打倒、被高举,无限坎坷,但始终强劲。
之所以这样谈儒学,是因为儒学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我们仍旧在学、在应用。这难道不是文化的传承吗?
但我们看其他的几个国家,像今天的埃及和古埃及除了地理位置以外还有多大的关系呢?
中国的文化认同
回顾华夏历史,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都曾入主中原。
但最终,我们的文化没有消失,甚至于可以说,我们将他们同化了。因为一个少数民族想要统治一个拥有先进文化的大国时,就必然要认可它的文化。
其典型代表当然就是元朝和清朝。元朝接受得差了些,因此很快也覆灭。但清朝就接受得更好,甚至于学习了科举制,用四书五经来考试。而清朝也比元朝要长寿的多。
综上所述,“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灭亡”这个说法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中国确实凭借着文化认同千秋万载、绵延不息。
至于你提到的,拥有中国心便是中国人,这个我就不敢妄评了,毕竟会涉及到中国国籍、人类心理等十分复杂且超出我所能的问题。
以上,如果你有什么想法,也请和我交流,我愿意和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认同,包容,是中华民族的深沉次美德
能征善战的罗马,蒙古等等古帝国,早已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看上去经常在挨打和被入侵的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了五千多年,并且越来越辉煌。
为什么大海能成为大海,正是因为他是好坏,清浊,来者不拒,有容乃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一个既有相当‘本文化’史的社会中,‘文化’一方面既有其‘传统’性,亦有‘现发’性或‘新发’性。如果其中人,对其‘本文化’或‘传统’文化仅是以其既有,即‘统认’‘统承’‘统传’之,而无分良诱,且认为不应再‘现之’‘新之’甚而对‘他文化’一概视为‘异化’而一味‘排之’。此类人即为对‘本文化’或‘传统’文化,无条件或盲目认同类之人。而如果有其中人,对‘本文化’不尽认同,而有所‘杨弃’,且有致力于其‘现化’‘新化’甚而择优于‘他文化’之人,那么此类人即不是对‘本文化’或‘传统’文化,‘统认,统承,统传’之类人。具体而言,本国两类人都有。‘完认’类人自古自今都占多数。致于其‘福兮祸兮’……自有当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认同的
首先在古代,所谓“文化”的认同,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的认同,对执政正当性、政治正确的认同。
所谓文化,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古代的少数民族不说普通话,各自有各自的习俗和信仰,民族上的区别比现在强的多,但为什么说他们“文化认同”?他们认同的是在当时的知识、科技水平以及社会情况下,中央皇权的行政管理模式,认为该模式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认同该模式的正当性。
很多少数民族入侵后即使再怎么屠杀汉人,等到自己发展到一定生产力水平以后惊讶的发现,当时的社会结构只有使用汉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农业社会,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中原靠纯游牧是玩不下去的。
所以,实际上古代的“文化认同”,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差不多类似于“制度认同”;而文化两个字在现代汉语的语意中已经变得更去政治化、更多软实力角色。
所以要说会产生“现在到底有什么认同”这样的问题的原因,关键还是词汇的语意在时间的长河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上一篇:速记单词的大招有木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