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国家,你认为呢?
文化,中国,国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国家,你认为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当代对文化认同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三大思维误区:
一是主张以复兴传统文化来重建文化认同,二是将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相对立,三是将文化认同与全球化相对立。文化与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当代人绝不可能以古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复兴传统文化缺乏现实基础,更不可能以此重建文化认同;理性地权衡历史与现实,只能立足于新文化传统,创造出既有民族“自性”,又有全人类“共性”的新文化,才能建构起真正的文化认同;在重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地、批判地对待现代性与全球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是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最长最富有的华夏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赞同这个说法。我认为中国确实是文化认同的国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认同汉字、认同我们的人文祖先黄帝,认同孔子的儒家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从炎黄起始,中华文化就开始对周边有一种虹吸效应。代商的周文武,其实在当时是外国西岐。争霸的吴越楚,一开始归入南蛮。五岭之南,燕山以北,彩云之南,玉门以西,这些中华故土,其实都是经过文化认同而归于赤县神州的。
从中行说,张弘范,洪承畴,吴三桂,汪精卫,到章家敦,能说这些人有中国心吗?此一等人,当然不能算是我们同族了。
至于肤色问题,这个虽是天生的,但是,既然生就了异种肤色,大多数还是难以免俗,即便是表面上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做到别种文化认同,根子里的认同不到关键时刻还是可以掩藏的很好的,古语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乃是对全人类下的正确定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愚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认同与一个家庭的归宿认同、一个家族的情感认同,乃至对于故乡的心理认同,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恋家、认祖、心怀故园的行为会被世人称羡,乃至津津乐道,反之则被诟病和声讨。这说明中国人从底层开始,在骨子里种植了文化认同的基因。
很简单的道理:没有认同,便不能融入;没有认同,便是另类。
然而,家庭、家族的认同相比于国家认同,从性质而言,两者应该有着更加严格、严肃的解读空间。
一个反叛家庭、家族的人,未必不是一个崇尚生活、爱国忧民的好国民;反之,一个恋家、醉心家族的人,未必能在国家面前展示了良好的公民素质,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无论是放眼当今社会,或纵览漫长的中国历史,这种正反案例都能找到不少代表性人物,并硬核印证以上观点。当然,文字展开得跟楼题需要求解的观点似乎有点远了,按下不表。
从家庭、家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需要一根纽带,那便是文化。
撇开汉文化的缔造、传承者不说,当年,蒙古族进取南宋,后逐步兼而并之中原,从1279年到1368年,建立了强大的元朝,近100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文化从来都是主导政治、经济的强势基因,并逐渐消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沟壑和隔膜,直到明朝成立,元朝上下奉行的仍然是孔孟之道,科举沿袭的差不多也是上个朝代形成的制度体系。
那是文化认同结果。
1612年到1912年间,女真族的代表努尔哈赤率部从现黑龙江一带入关,建立了强大的清王朝。300年间,从朝堂到民间,汉文化不仅依旧坚挺,甚至得到不断弘扬光大,并继续担负着维系一个朝代集体运转和命脉纽带的功用。从清历朝历代的帝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无不醉心包括代表汉文化精髓的书法、诗词歌赋,且坚定认同亦是中国文化继承、传承者的身份等充分说明,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产生了何其巨大的影响。
直到现在,文化认同仿佛一颗试金石,把形形色色的假国人、假爱国者置于风口浪尖,有没有勇气掷地有声来一句:“我就是中国人”,检验着一些人爱国爱家的深度。
尤其在国际层面上,尤其在限国籍令出台的当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想和你交流思想的阿云!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说法:“四大文明古国里只有中国没有灭亡”。
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毕竟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甚至我的古代文学老师都告诉我们这样的观点。但我的外国文学老师却给了不一样的见解。
“中国”不存在
如果论国家,我们所谓的“中国”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换言之,我们的古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叫做“中国”的国家。
上一篇:速记单词的大招有木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