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实,几分虚?
演义,都是,历史《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实,几分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七分假指的是详细故事情节多数是杜撰的:草船借箭、比如空城计、比如三英战吕布、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等等,毕竟是演义,演义是给观众看的,要想更深入了解,先看(三国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是十分实,十分虚。既然都是演义了,那就要跟正史又很大区别。演义突出表现的是人物的刻画,更多的是神话了某些人物。为什么说虚实都是十分呢?因为需的太真实了,以至于大部分人都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中有七分假,只有三分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应有六分真实四分虚假。因为既是小说就不可能太真实。太真实了未必有那么高的艺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演义演义自然是戏句性的,我看也就四成真,人物地名有几成真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也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他是作者参照了历史书籍以及整理民间故事传说后编写而成,因此《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既有历史史实又有作者自己杜撰的成分,至于几分实几分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观点是三分实七分虚。
所谓三分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时间线基本符合史实
《三国演义》故事的展开基本上按照这样的时间线来的,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开篇,然后是董卓作乱,再到群雄逐鹿,进而三国鼎力,最后是三国归晋,这个历史线基本上是符合历史史实的,整部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描绘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也是符合三国历史上的真实情况的,从开篇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三国演义》对这以历史规律的把握,从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到魏蜀吴三分天下,最后由司马家族统一为晋都是符合历史定律的。
主要人物基本符合史实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的人物形象都是基本符合历史记载并且确有其人的。
首先,是各个集团的主要领导人,如前期的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等人都是《三国志》等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当然最主要的三国领导人也都是历史真人,魏国的曹操,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策孙权,包括他们的后代接班人也都是按照历史记载来写的,且人物形象也基本上都是符合历史记载的。
其次,是各个集团的主要战将,如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曹操阵营中张辽许褚徐晃夏侯兄弟,刘备手下的关张赵马黄,东吴的黄盖凌普等人,这些史书中都有记载,在战将方面由于人物较多,不能一一考察但是大家熟悉的将领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
最后是各国的主要谋士,也都是确有其人的,如诸葛亮、郭嘉、荀彧、贾诩、鲁肃、周瑜等人,我们都是可以在史书记载中找到这些人的资料的。
所谓七分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具体人物的故事多来自民间故事传说
虽然《三国演义》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但是他们身上的很多故事是作者根据民间传说整理并加以文学手法编写出来的,由于《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故事太多,这里我就简单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神话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明确记载说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主要的才能是管理国家,并不是十分擅长军事,但是《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夸大到一种近乎神机妙算的境界,很多故事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著名的故事都是作者杜撰处理的或是把他人的普通行为夸张后安在诸葛亮身上的。
夸大蜀国战将的战力。《三国演义》中如果论知名度蜀汉集团的关羽张飞赵云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他们很多的英雄事迹也是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很多故事都是作者整理民间故事后编写出来的,历史并无记载,如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就是为了突出关羽勇武而歪曲了历史事实,实际上华雄是被孙坚所杀,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也是作者为了彰显赵云勇猛过人而浓墨重笔描写的精彩故事,历史上赵云确实救了阿斗和甘夫人,但是至于过程是否这么传奇史书上并无记载。
上一篇:洋房八楼可以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