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实,几分虚?
演义,都是,历史《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实,几分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更注重文学性,思想上尊刘抑曹,内容上有近五分之三的回目是有关蜀国及其人物故事。尤其是人物形象更是虚多于实甚至张冠李戴和无中生有。像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事件中料事如神的智慧,关羽在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中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张飞长坂坡喝退百万曹兵,赵云单骑救主,这些故事情节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以致于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之语。
正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章学诚从史学角度批评它“一致观者往往为所淆乱”,谢肇淛则从文学的角度批评它“太实则近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者是个人,是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部《三国演义》,闪烁着耀眼的权谋智慧之光,读三国,虚实结合,启迪心智,练就人生
毫无疑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一部政治性、思辩性、教益性很强的鸿篇巨制。在这部展示时代风云变幻、群雄逐鹿天下、王旗各领凤骚的历史画卷中,联结凝聚起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以及精心塑造的一个个鲜活人物的神来之笔,无不闪烁着耀眼的权谋智慧之光。
韬光养晦、甘于示弱,蓄势待发、因势利导,善于在潜藏、隐忍和权衡利弊中谋划布局、施展政治抱负、实现宏图大略。我以为,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表现权谋智慧的核心要义。
魏、蜀、吴三国,英雄辈出,群星璀璨,不论是曹操、孙权、刘备,还是周瑜、司马懿、诸葛亮,以及各自的一批批追遂者,他们在残酷的大国搏杀中,与其说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不如说是权谋智慧的碰撞。
先来看刘备。建安三年,本据小沛的刘备,在倍受强敌吕布挤压的危局中,经过反复考量,选择投奔曹操。他先被任命为豫州牧,随曹操东征,擒吕布、建功勋,后升为左将军。这是刘备至关重要的一次政治过度和实战演练,通过借力打力,既灭掉了强敌吕布,又为东山再起休养生息,积蓄了力量。
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结盟而不忘初衷,朋友要交但心中有数。在曹营,他丝毫不敢居功自傲,丝毫不敢锋芒毕露,始终如履薄冰,始终如临深渊。他把复兴汉室之宏大目标深藏于九地之下,在寓所后院辟出一方菜园,整日浇水施肥,不问及战事,不关心政事,尽以菜农示人,一副胸无大志、寄人篱下、小富即安的形象,严防曹操识破他的内心世界,识破他一系列的倒曹图谋与行动。
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谦卑地回答:我无知浅陋。此刻,他决不出头,而悉数把袁术、袁绍和刘表、刘璋、张绣等人推到第一线。曹操说当今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罢故作慌乱状,把手中的筷子扔在地上。正是在关键时期始终坚守政治上的韬光养晦,示弱守拙,稳住阵脚,刘备才能躲过曹操的耳目和监控,才能消除曹操的疑惑、戒备乃至杀机,才能实现他建立蜀国、三足鼎立的宏伟愿景。
再来看曹操。建立曹家王朝是曹操毕生的政治目标。但曹操深知天意不可违、民心亦不可违的政治操守,而封建政治操守的核心则是道义性、合法性。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实现远大志向的操作空间。他始终打着忠于汉室的旗帜,既能够控制皇上,利用天子名义发动战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实现自己的政治图谋;又能够名正而言顺,循序渐进,成帝不必在他,一代人做一代事,进而奠定了曹家王朝的稳固基石。正是曹操的终身隐忍韬略和远大政治智慧,历经沧桑,两代努力,终成经国纬业。
又来看司马懿。司马懿出身望族,深通权谋诡道,是曹操集团的重要军事操盘手,早有取曹而代之、自坐江山的理想抱负。他的一生,既为曹家王朝不遗余力,在蜀魏交战中能够打败诸葛亮,显示出超凡的军事才华;又为自身理想奋斗不止,为避曹家几代人之锐气,从20多岁到70多岁,几十年如一日卧薪尝胆,半个世纪隐忍不发,韬光养晦,或闲赋、或称病,或隐居,甚至把自已装扮成衰老病笃、危在旦夕的样子。不仅表现了无与伦比的政治智慧,而且凸显出深不见底的个人涵养。司马懿依靠过人的智谋,毕数十年之功於一役,击败政敌,开辟了司马氏的崭新王朝。
古往今来,人们亦把《三国演义》称为阴谋诡计之名篇,把权术、心机、厚黑和两面人的标签贴在刘备、曹操和司马懿等人脸上。我个人以为,这也属见仁见智之说。
長江滚滚东逝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毕竟,《三国演义》以其独有的文学魅力,成为一部常学常新的教科书,浅移默化,培育心智,引导着人们在处世交际和宦海沉浮中练就人情世故,养成济世韬略、洞察社会危机、破解人生困境,努力实现着你、我、他的奋斗目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三国演义》是
三分实、七分虚,其中很多是虚构的,不过文学性很强。
大事件基本上是真的,细节大部分都是编的;单挑99%是编的。诸葛神话 80%是编的。赵子龙的战绩90%是编的,张飞战绩80%是编的。曹真,曹仁历史上很强。关公没有五关六将。张辽没有死在甘宁箭下,黄忠没有死在马忠刀下。
上一篇:洋房八楼可以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