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实,几分虚?
演义,都是,历史《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实,几分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演义》到底是几分实,几分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是一本以《三国志》为原型的小说,七分假三分真,应该算比较客气的说法了。
而为了戏剧效果,让剧情跌宕起伏,会在里头对于《三国志》的内容进行修改。
比如草船借箭,六丁六甲之法之类的东西,硬伤多得是。
而与《三国志》有出入的地方,也多得是,比如太史慈的死,长坂坡之战的起因,黄忠的年龄等等。。。这恰恰是我最喜欢三国的一点,就是它把“不真实”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不出圈的程度,做到了艺术化和真实性的高度统一。
只要是小说,当然就不真实,要真实看什么小说呢?小说本来描写的就是人们想象的世界。
真实的战场是什么样呢?没经历过,但怎么着也不会是这边一将那边一将大战五十回合,带的兵全是拉拉队。
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极其成功的,因为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跟着刘备,诸葛亮的脚步,感受书中那波澜壮阔的时代,并且把情感投入其中。
如果把这些夸张化,被修改的内容剥去,所带来的感受就差很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结合各样历史文集、民间传闻、野史记载综合而成的一部历史佳作。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手不释卷。书中的思想是“尊刘抑曹”,以魏蜀吴三个国家和三位书胆“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为主线,此书有虚有实。例如董卓入京是实,三顾茅庐是实,孙刘联盟是实,官渡之战是实。赤壁之战是真实。虚的的地方有鞭打都邮是是刘备。斩华雄的是孙坚。没有桃园三结义,《三国志》记载是三人情若兄弟。没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瑜不是气死的,他的肚量之高令蒋干,黄盖等人佩服万分。没有七星坛诸葛亮借风,赤壁之战是曹操烧船自退。没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历史上记载的只有五次。等等太多了。因此《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并不能作为史书来论。我的观点是三分实,七分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演义基本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小说主线是真实的,大的事件是真实的,而细节方面则会根据小说需要,进行充实甚至虚构夸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必然要处理“实”与“虚”的关系问题。但它毕竟是精神产品,难道能有一把尺子或一架天平准确量化出几分实、几分虚吗?
关于《三国演义》的素材来源,一般认为有两个:一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文;二是民间传说,如宋元以来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说书艺人的话本和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等。
清代学者章学诚最早提出了《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说。他在《丙辰札记》中评曰:“凡演义之书……(或多纪实事,或全凭虚构,皆无伤也)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此说影响很大而且深远,但认识却多有分歧。
对《三国演义》的“七实三虚”说,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我这里无须一一介绍。我赞同其中的“虚实一体”说,即认为《三国演义》中“实”与“虚”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浑然一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不必非要分出个几分实、几分虚来。《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恰恰在于它把历史事实和想象虚构融为一体,正确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处理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应该是十分实,因为 三国演义 是作者非常谨慎的,给自己一个扩展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评价《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后人基本遵照此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以大量民间传说为基础 ,又尽量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全书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与章学诚的评价大体是一致的。如果与史书《三国志》具体对比,两者还是有明星区别的。
《三国志》作为史书注重史实,思想上没有尊曹尊刘之分,内容也是根据实际需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三国志·魏志》三十卷,《三国志·蜀志》十五卷,《三国志·吴志》二十卷。
上一篇:洋房八楼可以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