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美携同日本下血本欲从我国撤回大量企业,能实现其制造业回归吗?
美国,中国,企业美携同日本下血本欲从我国撤回大量企业,能实现其制造业回归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具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哪怕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我们充满了信心?原因就在于四个字: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这个概念完全不深奥,直接字面理解就可以,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长远的考虑。
目前的世界首富也就是亚马逊公司的老板杰夫·贝索斯在1997年写给股东的信中表示,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长期价值展开。亚马逊公司的营业收入不低,但是贝索斯坚持将更多的钱投入他的长远目标而导致公司长期没有利润,结果成就了2019年全球市值第一,把神一般的苹果公司给挤下去了。
而我们的官方,则是这个地球上最坚持长期主义的官方机构。到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13个五年计划,而金灿荣教授指出,我们的十四五计划有超过6万人参与编写、超过100万人参与讨论。请问各位有缘读到本文的朋友,贵单位每年花费多少时间做计划?各位自己本人又有没有花费时间,考虑一下明年、三年之后、五年之后的发展规划呢?
我们的官方经常被“公知”、“愤青”、“砖家”批评效率低,国企老干不挣钱的事情,修的高速公路没人走,投资回报率极低的时候还在大兴土木,等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批评和监督,对集体、对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真正的坏人是喜欢搞双重标准:一边大肆宣传韩国三星搞逆周期扩张、成就半导体产业霸主的英明决策,一边指责我们做的一些长远部署是低效率、浪费钱。
很多迷信“市场经济”的人不能看到:正是由于我们官方坚持长期主义,修一些看似当前用不着的基础设施,才有了今天不逊于世界顶尖水平的互联网产业,才让我们赶上了计算机产业革命的末班车。这个道理我已经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最有价值的商业活动是“建立连接”?》中详细讨论过了,敬请查阅。
大半天宏观,那么这对我们个人的启发是什么呢?
第一,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人生有所成就或者单纯想要生活越过越好的人,应该全方位坚持长期主义作为一切行为的指导原则。比如,拿了年终奖是去买个奢侈品,还是存起来或者搞点低风险投资?每天工作完成之后,是看电视剧、刷短视频,还是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学点新知识、新技能?面对一个有利可图但涉嫌违法乱纪的机会,是乘机捞一票、还是坚持诚信守法?
第二,坚持长期主义,一定要在基础领域下功夫。像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坚持在云计算领域长期投资,像我们的官方坚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期投资,都是以基础领域的底盘支撑了其上面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个人,就是要多读经典著作、拓展各个领域的基础原理的认知,其中的通用原理和技能必将让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坚持长期主义,就是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积累过程。1万元存50年,利息5%的情况下,到期的本利总和是11万4674元;利息10%的情况下,本利总和为117万3909元。“每天三小时,十年成大师”就是坚持一万个小时勤学苦练的累积结果。对于任何一个人,只要做到了就一定能看到成果。
第四,坚持长期主义,是真正提升一个人眼光和格局的行为方式。网上无数篇文章都在写什么“做人要大格局”、“人与人的差距体现在格局”等道理,说明大家非常重视所谓的“格局”。真正的格局,其实就是看问题、分析问题时候的覆盖面广度和时间跨度。坚持长期主义的人,自然而然会把考虑问题的覆盖面尽量广阔,把时间跨度尽量拉长,使得一个问题的方方面面和前前后后的影响因素都能够照顾到。这样,一个人的格局自然而然地就培养起来了。
到这里,宏观的问题粗浅地探讨了,对个人发展的启发也重点讨论了。最后还是那句话,短期之内,我们可能会面对一定的经济困难和各种压力,但是长远来看,我们有机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让我们坚持长期地投资自己,无论社会还是个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不现实的!比如撤回食品,电器,水泥行业,以这两国的人工费,环保标准,那这些产品得多少钱?能竟争过中企产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们能不能实现制造业回归,我不知道,我也不关心。
我关心的是这些外资企业走了,还会不会有新的外资补充进来?如果没有的话,那我们国家在这些外资企业里就业的员工怎么办?
重新找到一份工作,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外资的撤资,会不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不知道,想不明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绝对不会,制造业回归,因为第一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力,第二没有强大的需求市场,第三现在疫情严重,条件更是不允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仕自动化平台 专注解决企业自动化项目对接难题,提供免费精准的推荐服务,+关注了解更多内容
美国制造有没有出现“空心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美国的“空心化”确凿无疑,要不然特朗普也不会呼吁“让制造回归美国”。2018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GDP为20.494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为11.4%,低于日本,德国这两个公认的制造强国,这两个国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20%。而美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为16.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80%,实体经济空心化已经非常明显。美国消费者使用的电子产品,服装,玩具,日用品大都依赖进口,美国主要的科技公司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旗下的硬件产品绝大部分已经外包给亚洲的代工企业,它们本身并不生产任何电子设备。
上一篇:2020年,全球发生疫情,每个人应如何应对,是否投资创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