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美携同日本下血本欲从我国撤回大量企业,能实现其制造业回归吗?
美国,中国,企业美携同日本下血本欲从我国撤回大量企业,能实现其制造业回归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另据彭博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针对疫情的108万亿日元的经济援助计划,包括2435亿日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帮助日本在华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日本本土或其他国家。
这个事件已经在我们的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些讨论,同时,网上也有很多分析文章。讨论无非也就是两种态度:一方认为这是我们产业链升级的机会,美日企业搬离我们,正好给本土企业腾出供应链条中的位置;另一方认为这是巨大的危险,因为美日企业在我们这里雇佣了千万员工,他们走了会引发我们的失业潮。
这样吧,我们就一条一条地把我们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写出来,让每一个人自己评判。
第一优势,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是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统一单一大市场。除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巨大需求,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我们还是大宗原材料、大型工业设备、各类专用设备等的最大需求市场。
第二优势,我们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提供了绝大多数产业所需的材料和零部件。这种完备的体系创造了产业聚集效应,极大地提升了成本竞争力。
第三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帮助创造了世界最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这包括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充分且稳定的电力能源保障,强大的覆盖面极广的信息通讯系统等。
第四优势,世界规模最大的成熟制造业劳动力群体,以及每年数百万大学生毕业的工程师红利。
第五优势,坚持长期主义的官方,以及高效率的内部管理。
主要劣势有:第一,部分民用尖端科技处于空白,对应产业容易被卡脖子。第二,劳动力成本相对上升,对应东南亚各国处于劣势。第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我们产生深刻的敌视态度,使我们的对外交往和贸易方面承受巨大压力。
综合以上优劣势,美国和日本企业会怎么选?我们可以把美日企业分成两种:一是中国产业链必需且暂时不可替代的;二是没有不可替代性的。
从短期看,中国产业链必需且不可替代的美日企业,无论他们搬到哪里,我们都不得不乖乖地买人家的产品。但是从长期看,这类产品的高价格和高利润率会吸引我们本土的企业和专业人士集中攻关,从而加快实现国产替代的进程。
对于没有不可替代性的美日企业,他们就要非常谨慎了。因为中国产业链的效率是极其高的,光说这次疫情期间全社会爆口罩产能的业绩,就足以证明在非尖端技术的绝大多数产业领域,本土企业想在任何一个领域顶上产能的速度,都是相当快的。因此,那些本来在产业链里面过得好好的美日企业,是不敢轻易离开的。
即便是那些暂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美日企业,想撤离我们,无论是回美日本土还是前往东南亚等热门候选地,都要挨个解决如下问题:土地问题,私有土地慢慢征;基础设施问题,道路交通和电力保障要跟上;厂房建设周期,可以采访一下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先生;合格劳动力的雇佣,美日本土要担心数量和成本,东南亚要担心数量和质量。
考虑到这些问题,再参考美帝大统领川总亲自力推的富士康美国工厂的引进情况,我猜至少美国企业不太敢随便撤回本土吧。日本如果能够解决劳动力供应的问题,撤回本土的可操作性还强点儿,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中国同行实现国产替代的速度了。
关于东南亚,这是近几年很多人担心和叫嚣要抢走我们制造业的大热门。其实东南亚相比我们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低。但是实际上,单说越南已经不那么低了,根据不少媒体的报道,越南人均工资已经从2012年的大约1300人民币每月上涨到近两年的约1700人民币每月了。
但是东南亚的真正问题在于无法形成一个能够和我们竞争的体量,由体量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并降低综合成本。比如电子产品,我们可以在珠三角这么小的一个区域内生产所有的零部件并完成终端产品的制造组装,直接发货全球市场。这种优势,即使我们国内的其他发达地区都很难竞争,东南亚又如何抢得走呢!
其实搬去东南亚的制造业大多集中在服装生产等劳动密集型、成本敏感类产业。没人听说过大规模机械制造业搬去东南亚吧。
事实上,对于国际局势的近期发展,我们的顶层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判断。4月8日召开会议: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同时值得高度注意的是,新华社4月10日电,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破冰。
顶层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这是顶层在为一切内外部挑战未雨绸缪。
简单地解读一下: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土地利用已经趋于饱和,于是上层把土地流转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官方,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这些经济发动机。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这个土地的市场化配置,就为实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地基础。
劳动力要素畅通有序流动,就是进一步在户口、社保、市民待遇等方面深化改革,让人们可以尽情去想去的城市发展,促进各地特色产业的繁荣。当然京沪两地还是要控制规模。
资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通俗的讲,就是老百姓要创业、企业要发展壮大,在需要钱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因为我们社会以前的融资都是由银行主导,而众所周知小微企业由于风险较大,使得大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他们。
资本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以“注册制”直接上市融资,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多资金来源。
多解释一句“注册制”:我们的股市对于企业而言,目前还是“审批制”,就是企业想上市融资,要在满足各种要求之后,提出申请,由官方审批。批准了才能上市,没批的话,再好的企业也上不了。而“注册制”就是股市开在那里,企业想上市,只要符合基本规定就可以直接挂上去,由市场来决定你的股票有没有人买、值多少钱买。
发展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市场,这个就戳中发达国家的核心痛点了:我们要加快发展尖端技术。技术要素市场,通俗的说,就是你发明了一个新技术,那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钱,技术越先进,你越有机会暴富。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认真尊重知识产权了,而核心就是让技术可以有更多变现渠道。
现在网上到处在说,很多高科技科研人才在京沪买不起房,造成了很多科研单位的人才流失。等技术要素市场建立起来,真正有本事的科研人员,可以将技术卖钱(就是变现),他们的收入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也会形成正反馈,鼓励和吸引更多人投身科学研究事业,从而进一步促进我们本土高新技术的诞生。
由此看来,面对美国和日本试图撤离企业返回本土的意图,我们既有现实的优势,又有面向未来的应对措施。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短期之内必然所有人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消极影响。但是长期来看,我们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上一篇:2020年,全球发生疫情,每个人应如何应对,是否投资创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