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亡国,玉树,诗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个“笼”字连用两次,把水上烟雾缭绕的朦胧飘渺与月光倾泻于白沙之上的素静淡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到了人的活动,深夜泊船于秦淮河畔的酒家旁。其实这里运用了类似倒序的写法,正常的人物活动应该是先泊秦淮,才会看到水沙之景,但是诗人为了营造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而进行了艺术创造,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由上句的“近酒家”,引出下文的“商女”、“后庭曲”、“亡国恨”,可见诗人构思之精妙。表面,诗人在写商女之无知,实则在讽刺那些权贵显达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不思救国。“隔江犹唱”,一个“犹”字,借古讽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在众人皆醉中发出一个清醒者的呐喊,给世人以警醒。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先景后情,借陈后主荒淫享乐最终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女不知亡国恨,关键这个商女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商人的女儿,有人说是卖唱的。其实商是一个音调,属于五音,五音又称五声,是最古的音阶,即宫、商、角、徵、羽,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那么商调,一般都是表现悲歌的曲调。唱着商调,悲歌的歌女,没有理解曲中亡国恨的真意,听的人们也基本没懂。。。。。
公元848年深秋,杜牧夜游秦淮。据史书记载,是夜秋雨初停,冷风缓抚,雨水混合着轻雾,沿着秦淮河两岸,冉冉散漫。 杜牧站立在游舫之上,但见雨雾里灯光朦胧,笑声不断,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歌声。他侧耳细听,竟是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这个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南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即帝位的时候,北朝的隋文帝杨坚正任贤纳谏,整饬军备,并随时准备攻略江南富饶之地。陈,这个江南小王朝已经面临着灭顶之灾,可是陈后主却不思进取,整日与后宫美人饮酒嬉戏,作诗唱和。“后庭花”本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花卉,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陈叔宝最喜爱以《玉树后庭花》为题写诗配曲,命宫女演唱,其中竟有一首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没想到一语成谶(chèn),陈后主的好日子就象这后庭花一样短暂,登基仅七年,就城破被俘,最终病死于洛阳。从此以后,《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
此时此刻,这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响起,响起在大唐帝国宦官专权、朝政混乱的时候,响起在藩镇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政权的时候,响起在边关吃紧、兵患频繁的时候,杜牧非常感慨,不由得提笔写下这首咏史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杜牧去世后不过数年,唐末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便江山易帜,大唐帝国便烟消云散了。杜牧也许早就估摸到了,亡国之恨很快就会由后来人书写,而他将自己对于时局的预言,都藏在《泊秦淮》这些话中有话的咏史诗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所问之题,亊涉晚唐杜牧的名诗《泊秦淮》,全诗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商女\",指的是卖唱的歌女,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女歌星、或晿歌的女明星。而\"后庭花\"则是指南陈后主陈叔宝的词曲《玉树后庭花》。因为陈后主正是因为溺于声色、沉迷于《后庭花》为代表的淫词艳曲,与后宫美女张丽华等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国事,很快导致了南陈亡国。后世将此词视作亡国之音的代表。
杜牧写《泊秦淮》时,尚值晚唐时期,是时唐政虽然已现衰微之像,但离唐亡尚有将近百年。故愚见以为,\"商女不知亡国恨\",不是杜牧吁发亡国之感,也非指责商女没有家国情怀。而是说唱《后庭花》的歌女,不知道这首词是亡国之音,仍然把它当作娛客之曲在唱。指责的是那些听歌的人,他们是知道《后庭花》乃亡国之音的,是知道秦淮河边的金陵是南陈故都的。而他们却只知酒宴歌席,纸醉金迷,不思国家正走向衰微。
至于诗人写该诗的感情,我猜到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之夜,泊舟秦淮且近酒家、闻笙歌,反差巨大,可能导致孤舟客旅淒寒感慨;二是舟靠曾经的亡国之都、耳闻亡国之君所作的亡国之音,可能引发历史兴亡感慨;三是在曾经的亡国之地再闻斯时的亡国之音,必然产生对国势衰微的忧虑感慨。各种感慨,二十八字表述,纷杂缠绵,很难截然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