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电影《传染病》?
病毒,疫情,传染病如何评价电影《传染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负责人回答:我宁可让新闻说我们反应过度,也不要因我们做的不够而使民众丧命。
是啊,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危言耸听的话比疾病本身更要危险呢?前者至多会令你警惕或者害怕,而后者会夺走你的生命。
很快学校停课、城市道路被封锁、公共场所空无一人、人们被要求待在家里,而医院缺乏护士(因为不能让健康的人照顾传染的病患,还要祈祷这些健康的人不被传染)、医疗物资短缺、药品遭哄抢、连殡仪馆都停止服务。疾病带来了恐慌,也夺走了人类社会本该有的秩序。
这部电影几乎预言了今天的这场灾难,为什么我们没有早一点看,但是看了又怎样,能否阻止那些野蛮人吃野生动物。而这场疫情又是否能让人类警醒,从此做回文明人,不再饮毛茹血呢?对此我是悲观的。
这一刻已是大年初六,窗外万籁寂静,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明天仍是崭新的一天。希望这场病疫尽快过去,我们失去的只是这样的一个阴雨连绵的冬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段时间看了《传染病》这部电影,这部片子属于灾难题材,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影片开始通过一个旅游者的身体不适,接着一个服务员的呕吐,一个工作者在公交里晕倒,这三个场景反复出现,很明显的采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其反复的出现给人一种沉重压抑,似乎预示着一场危机即将到来。
随着病情的蔓延,全世界地区都出现了恐慌。
影片中采用了很多平行和交叉蒙太奇的手法,给观看者一种跳跃之感,5个小故事的交叉不仅没有凌乱之感,反而更显得扣人心弦。这种题材必须弄得节奏紧凑,场景集中,只有视线盯住大灾难下的小人群,如此虚幻的故事才能接上地气让人信服。
我觉得此类电影更多的是一种警示作用,很多人喜欢看灾难类电影,因为现实的平静让人从内心渴望更刺激的,我也是如此,要是发生僵尸大动乱会是怎么样的情景,有点好奇。不过呢,现实中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所以从电影中精神体验也是不错的,而此类疫情电影,其实更贴近生活。
但是面对灾难究竟怎么办,这个片努力在发掘比起赶快跑更深入点的思路,整个故事的焦点之一就是要不要向公众透明灾难的严重程度,混乱比起灾难本身更可怕。总之比起一般灾难片的紧张紧张再紧张,与其说在这种灾难片的背景下,以一种很令人无语的感染方式结尾,我不知道是给人沉思还是一笑而过。
在最后我只想说一句:爱护环境,注意卫生,健康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您说的应该是美国电影《传染病》吧。片子主线清晰,故事明了,色彩控制沉稳,镜头语言娴熟,同时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
但这不是最好的部分。
索德伯格运用非常精准的细节和刻意控制,十分内敛的镜头语言,将一个末世景象描述的非常真实。人性显得既不堪一击,又真实非常,没有美国电影一贯的孤胆英雄或者政府阴谋论,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构成了一个没有戏剧性,但也最充满了戏剧性的接近于真实的世界。
一开始注意到这部片子是因为几位主演都属于实力派,一位实力派可能是为了捞钱,两位可能是剧本很好,三位或以上一定是编剧和导演都有两把刷子。100多分钟的片长一点都没有让人觉得漫长,反而有太多可以展开的部分被导演恰到好处的一笔带过,比如已死的妻子的背叛,中国官员试图隐瞒真相的官僚主义,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博弈,政治斗争的牺牲,甚至香港街景的真实地址,日本最流行的手机等等,都真实的令人觉得置身其中毛骨悚然。唯一意外的是温丝莱特扮演的CDC官员居然没有什么特别起伏的戏份就马革裹尸,令人格外觉得神秘的自然面前,人类脆弱得很,超人蝙蝠侠式的自我安慰根本是自欺欺人,真实才是最残酷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裘德洛扮演的一个博客写手,一直把自己当做记者看待,在片中一边臆想政府和WHO有阴谋勾当,一边觉得自己患病并治愈了自己,接着在英特网上散布消息说连翘就是特效药导致了一连串的悲剧,而写手自己名利双收。美国电影很少将媒体人放在如此反面的一个角色上,但我也不认为裘德洛在片中的角色是一个记者——他只是自认为是记者。在这个器材已经民用化到极致的年代,专业记者能够立足的根本已经从沉重的摄影机,回到了新闻价值和媒介道德上。而网络在新时代对平面媒体造成的冲击和对社会的影响之巨大和快速,以及网络使用者在传播信息时极容易出现的救世主情节和利益导向,都是这些人不能被认为是记者,和这些博客不能被称为媒体的原因。裘德洛最后虽然全身而退,但也并不是毫发无伤,令人不安的是他的追随者,那些相信他,无条件地怀疑政府的一切的普通人。
影片用时间轴作为主线,整部片子也像日记一样,平铺直叙,散碎但是不凌乱。几位主演的表演都非常收敛,和片子压抑的主调非常契合。谜底揭开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意外,但是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后背凉飕飕的,几乎没有人用手去推门——大家进来的时候,都是用手开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染病》用一个冷静的语调讲述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可以按纪录片的方式拍,但是那样又难免略显乏味,如果不是有这么多明星的加盟,一部表现致命传染性病毒的题材有几个人想去看呢。
有人说线太散看不出主角,因为导演可能就没想以个人视角来表现,真正的主角是病毒。人是多么不堪一击,Gwyneth出场没几分钟就死了,而病毒也顺着她的接触链蔓延开来。Jude Law在电视答辩上的质问What an R-nought of two really means?2的次方开始是4是8,显得微不足道,但很快这个数字就可能变成256,六万五千。。于是人人自危,当社会秩序都被打破,各种暴乱抢劫随之而来,为了活命做出的种种行为,人的劣性直逼底线。但是依然有人性光辉的一面在,比如Kate饰演的女科学家在知道自己也染病之后仍不忘把自己接触过的人名单统计下来防止传染扩散, 甚至死前还将自己身上的棉衣递给旁边的病人。比如那个Dr. Ally在发现一只接种灭活病毒后能够幸免一死的猴子后,不假思索的在自己身上打一针做实验,比如那个演CSI LV的黑博士在拿到自己的疫苗后私下将它拿给了单位清洁工的儿子使用。。这些不是什么宣扬主旋律,而是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无私与敬业精神的例子,不说别的,现实中发现胃溃疡的元凶幽门螺旋杆菌的Marshall医生不也是在亲自服下细菌让自己感染后才提出这个轰动医学界的结论的吗。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有社会制度,医疗体系的腐朽与无能,有媒体的混淆是非与添油加醋,但也有很多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而默默奉献的人。在疫情来临时,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医学工作者和政府工作者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才是我们最该用心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名创优品的牛奶身体乳怎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