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反映了什么?写了什么故事?
红楼梦,作者,封建社会《红楼梦》反映了什么?写了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
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
才:聪明、明察、坚强、果毅。 德:正直、公道、平和。
德与才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又统一综合反映在一个人的身上。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德有一个修身养性,不断提炼升华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磨练、学习、提升,逐渐完备的过程;德有一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和自我修炼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吸取,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点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德才兼备,文武兼修,在不断增长才干的同时,也不断修炼自己,品行,能力堪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才欠德,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加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有的人无才无德或者缺才少德,自己没要求,社会不接纳,那么等待其的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而言之,《红楼梦》的主线故事。
主观上讲,讲述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及各家族成员随着家族衰败命运牵连的故事。
客观上讲,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官僚家族的生活状况,多角度刻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封建体质必将走向衰亡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先说时间,是古代的文学,是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写的,那么《红楼梦》当中内容时间是写的明代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从内容看,贾府是个官家家庭,里面生活,大家可想而知,过的是上等有财富有地位的人家,人物独特描写到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两个人,这篇小说内容主要描写了贾府当中的人,生活,那么反映了什么?是不是贾府的生活也是大多数人比较羡慕向往的,有吃,有喝,有豪华住宅,有身份尊贵地位,无忧无律,可是问题是,这贾府这样官家家庭有朝庭养着,他们有大量田地,可是现实这样的生活并不多,这样理想的生活也不现实,《红楼梦》反应了什么?这个问题可值得令人深思,那就是我们向往羡慕不现实的理想,起到画饼充饥的作用,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是向往这样的生活,还是另有深意,只有作者自己清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写什么事,也没什么意思。
事实上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产生于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末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体现出繁荣与衰败并存而逐渐向衰败演进的特征。
统治阶级在物质上极度挥霍:把从劳动人民身上剥削来的财富“珍珠如土金如铁”般的浪费掉。到了“入不敷出”时,依然摆排场,讲阔气。秦可卿死了,一个祭棚就搭了三四里长,元春要看父母,便建造起一座大观园,连一个丫头袭人回家一趟,也是大小车几辆,包袱行头一大堆,小丫头和老婆子六七个跟着。劳动人民饿殍载道,贾府却一顿饭花的钱,能够庄稼人过一年的;吃一种茄子菜,得十几只鸡来配,一方面劳动人民赤身裸体,另一方面贾家拿高级绫罗糊窗户,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