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反映了什么?写了什么故事?
红楼梦,作者,封建社会《红楼梦》反映了什么?写了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红楼梦”之“梦”即空幻之意。和尚之所以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悟道”之书就在于作者通过书中的描绘排遣内心的苦闷,借往日的辉煌和光辉来温暖现实的凄凉。而作者对书中记述之事又抱有深深的忏悔和反思之意。反思的结果就是“古今一梦尽荒唐”,即是对现实的不确定和人生的难以把握之意。因此,作者的内心是悲凉的,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似乎只有“一动不动”才最合适。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首句单刀直入,说浮生短暂,不必苦苦奔忙,因为再奔忙也不过是恍然一梦。在作者眼中,人生就是一场盛宴,盛宴之后终究要各自分散,永不再会。因此作者对人生之看破是悲观绝望的看破,更是经过悲欢离合之后无奈的叹息。因此其无力感和无望感,贯穿这首诗也贯穿整部书。
作者二联将这种无力感和无望感推进一层。“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所谓俗世悲喜,不过是镜花水月,虽然在心中留下涟漪,但是终究会平静散去。而古今之征伐辉煌不过是荒唐一梦而已。作者经过人生之后得出的结论即是:空。而“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变化。尘世本是空无一物,但是因空,故而觅色,有色而生情,但是爱情之含蓄和情欲之袒露都是“色”,而经过繁华跌宕之后才发觉“空”才是唯一结果。
虽然作者看破一切都是“空”但是内心还有遗憾。此即“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漫言”即是空言,作者自比“情痴”因痴而抱恨,因痴而放不下“红袖”。这句是红楼梦后文内容之概括。在这空幻一梦之中,有红袖眼泪,也有情痴抱恨,这是作者内心纠结之处。虽然作者知道繁华盛宴终散场,但是其中之纠葛和磨难却难以淡然看之。,这是作者写《红楼梦》之因由。
故而他最后感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句诗是作者对写此书最直接的表述。因用情极深,故而字字如血,因用心太重,故而倾付十年之功。
这首诗,有些版本未载。但是确实作者在书中极少直抒胸臆之作,也能代表作者内心之痛苦和纠结之意,不可草草看过。
和尚说:和尚写这个系列文章,重点在分析其中诗词的笔法和命意。但开篇之文还是要谈一谈作者之内心,基调奠定之后,以后的文章才好写。《红楼梦》一书包罗万有,思想复杂,非和尚寥寥数语所能概括。和尚之观点,也只是从一个角度切入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反映了中国古文化索引,映射到每个角色上的具体表现,故事讲述了一个家族群,各角色的命运起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海誓山盟千般娇
良辰美景醉九霄
千种柔情万般爱
卿卿我我似柒胶
往事如幻梦未醒
落叶聚散随风飘
冷冷红日照秋水
皎皎明月静悄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直接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现实社会,从而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
这部作品并不是单纯地描绘封建时代的爱情悲剧,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描叙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在这个看似“温情脉脉”的封建家族里,却隐藏着种种诸如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荒谬的习俗礼节,揭露了封建家族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显示封建家族必将走入衰败的命运,从而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有力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一段背烂的教科书注解来回答你吧——《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必然历史趋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漓及人心的衰莠。全书就像一面透视镜似地,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