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前疫情下还适合投资房子吗?
疫情,房地产市场,经济当前疫情下还适合投资房子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买房要看地段.房价会涨,指的是好的地段,拥有地段好的房子不愁以后的转手以及现阶段的出租.这是决定收益的关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疫情期间可以投资房子吗
当然是可以投资的
但是您的结合您当地区域的实际市场去投资
因为在此期间部分地区的房价根本没有变化
————————————————————
投资也要选一个性价比高的房子
比如学区房、商业配套、醇熟医疗
等期房都可以去选择
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以后的人口流向性是往一二线汇聚的
——————————————————
如果是二手房的话
我建议买两头
要么年份久远地处繁华 咱们坐等拆迁
要么年份较新,配套、医疗、教育至少占一点 方便出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实证明,房产依旧是最稳健的投资方式:
1、每个家庭和个人在疫情下仍需要住宅,安家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住宅品质的需求正在提高;
2、你的房产不会突然消失也永远不会破产,他的价值遵循一个长达7-8年的可预测周期;3、如果你正在租房,那么此时可以考虑购入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不仅为您省下租金的开销,而现在银行所提供的固定低利率房贷能让你正好的收益其中;
4、你永远可以贷款购买房产,而贷款买入最好的时机就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最低的买入价格+最低的利率=绝无仅有的投资机会
5、只要判断得当,你的房子在经济好转的过程中会不断升值,长期的持有(5年以上)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升值回报,你会欣喜于自己的决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疫情之下,我们还能买房做投资吗?专家这样说→
从上周四3月12日开始,央视财经新媒体推出财经云直播系列专题直播,聚焦全球市场,紧追热点行情,从原油到黄金,从美股到A股,从美股泡沫到金融海啸,与网友们一起直击全球交易市场。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标普500指数跌超7%,再度触发熔断机制,停盘15分钟。这是美国股市在10天内的第四次熔断。
为什么美国市场会如此动荡,金融海啸要来了?针对时下的热点话题,央视财经主持人张琳在云直播中专访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李扬:经济下行周期要解决结构性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是这次危机的引爆点。全球经济正行进在一个大的周期里,是一个长周期的下行阶段。
在下行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层面的问题,是结构性失衡问题,是经济的长期发展动力弱化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以为,这些问题没有最终解决的时候,经济不可能进入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轨道,在这个意义上,危机发生是必然的。当然,你可以不称之为危机,可以弱一点说,是一个长期衰退。但我觉得,如今用什么词已并不特别重要,因为危机和衰退已经没有了清晰的分别。有一点是肯定的,经济下行压力大是长期趋势,还会延续若干年。
李扬:危机核心问题在于债务的累积
2008年债务危机以来,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有所和缓,动荡没有那么剧烈。这是近几十年来各国宏观调控技术日趋娴熟的结果,是危机之后各国携手采取措施的结果。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各种调控只能消除或平滑危机之果,但未消除危机之因。因而,有得必有失,经济衰退固然不再表现为剧烈的波动,但却留下巨额的债务,可以说,债务积累便是救市之代价。2008年的危机显然是个债务危机,克服危机的必要条件,便是减债和降杠杆,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截至2019年末,全世界的债务总额高达355万亿美元,全球70亿人,人均3.15万美元。
李扬:应对危机中国给出了答案
应对长期危机,其实中国已经给了一个答案,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这个战略,有几个要点值得注意:首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就意味着经济长期下行,主要原因在实体经济层面。于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它们至多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其次,解决问题需要伤筋动骨,需要破坏一些、消灭一些,同时当然需要创造更多。
大家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5年提出时的表述是“三去一降一补”,后来又进一步概括为“破立降”。去产能,就是将一些已经生成的生产能力消灭掉;去库存,就是要消化掉已经提供到市场上的住房及其他产品,先不要盖新的了;去杠杆,核心是减债;降,就是降成本;补,就是补短板。可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破坏”。
李扬:注册制全面推进迎来好时机
值此全球大调整之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难得的时间窗口,赶快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把国内的经济体系和进入体系进一步理顺。
比如,在资本市场上,就应抓紧实施注册制。为什么这点如此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注册制,中国的资本市场就与全球的市场都不一样,你这里有“壳市场”,外国投资者理解不了,即便你让他们进入中国,由于市场体系不同,市场规则不同,法治体系不同,他们仍不敢也不愿进入。
因此,如果我们的方向是进一步对外开放,那就不仅要逐步解除对外资进入的羁绊,更要通过改革,去除让国际资本进入的实质性市场障碍。
上一篇:三甲中医院和三甲医院区别有多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