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我觉得普通人读哲学好像会使人变得更抑郁呢?
哲学,抑郁,都是为什么我觉得普通人读哲学好像会使人变得更抑郁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我觉得普通人读哲学好像会使人变得更抑郁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先纠正一下问题:不是普通人读哲学会让人变得更抑郁,而是所有人读哲学都会让人感到抑郁,没有什么普通不普通的,因为人不应该分等级。
纠正完问题之后,我们开始说正题:人读了哲学之后会不会变得更抑郁呢?
其实是会的。
因为很多所谓的哲学家,他们身上都充斥着悲剧色彩,一生都演绎着悲观主义,最后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自杀了。
比如说尼采,梵高,海明威,三岛,川端,法捷耶夫,还有其他的一些哲学家,离去的理由也是让人难以置信,据说柏拉图是死于虱病,赫拉克利特是将自己闷死在牛粪里等。
总之他们离开的原因五花八门,甚至让人难以置信。
需要纠正一点,哲学家也有开心的时候,只是相比之下,他们抑郁的时间会更多一点,没办法,他们就是靠这一行吃饭,这也是他们的本性,如果他们每天乐乐呵呵,不去思考,哪里还有时间去思考深度问题呢。
或许也是上天注定,需要有一些人承担悲剧,然后深度思考,牺牲自己的快乐,去思考人生的真相,带给世俗之人更多的释然。
1:悲剧是人生的真相
在很多哲学家身上都会看到一种状态,那就是悲观主义。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哲学的本质就是看清人生的真相,而人生的真相就是以悲剧垫底。
人生的过程中,即便充斥着某一阶段的风光、富贵、荣耀等,但是人生的多数时刻,都会经历痛苦,经历悲剧,每个人的人生都无一幸免。
所以,当一个人逐渐的走向哲学的时候,自然会增加一些抑郁的情绪,哪怕有一些哲学的智慧是让我们抛开情绪看待生活,但是也不免会产生抑郁思想。
2:悲剧会让自己开始探索哲学
有的人是先看到哲学之后才看到悲剧,但是更多的哲学家,是因为先看到悲剧之后才开始去探索哲学。
佛教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带着三分病去修行。
一个人身处在富贵和顺境的状态之中,他从来不会去思考太多和人生相关的事情,而且更不会深度去思考哲学的问题。
就好像一个人正风光的时候,每天忙忙碌碌的都是为了工作,白天忙工作,晚上陪老婆陪家人,甚至是陪小三,他的时间被那些五彩缤纷的世界占有,没有深度思考的机缘。
然而,修行是需要机缘的,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痛苦之后,他才能真正的有时间去反思人生,这个时候就是修行的开始,也是和哲学结缘的开始。
不管他经历的是身体的病痛,还是生活的挫折和磨难,只有经历了痛苦之后,才会触发他去思考的心思。
而且人在痛苦的时候,才会更为清醒。
一个痛苦的人,他思考问题的深度,一定比那些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思考的人,要更深层一些。
所以哲学的伴侣其实就是悲剧,你见过有几个人活的开开心心,整天没心没肺的去思考哲学呢。
结语:
对于这一个问题的答案,总结起来就是,一个人会因为痛苦而走向哲学,痛苦相伴的自然是抑郁情绪,而一个人也会因为哲学,而看见人生的本质,看到悲剧垫底的人生真相,这个时候也会让自己增添了抑郁的情绪。
所以哲学的伴侣就是抑郁,即便很多人认为哲学能让我们看清人生的真相,能看清生活的本质,变得更释然,就像佛道两家思想所说的,能够以自己的无常之心,无为之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但是与此相伴的,最多的则是对于生活的坦然和内心的没有压力,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从哲学中找到一种比世俗更快乐的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哲学的品格不会使人抑郁的,哲学家里面的人物很多,像叔本华就是悲观主义者。学哲学,必须学哲学史,每个哲学代表人物的原著必须要深读。从中才能获得全面了解以及常识和修养。能在这方面走向上流,需要有一个相当長的过程以及体悟。也可以叫做慧根。靠背几条语录就叫弄懂了哲学了,是否是过于天真了?学哲学和抑郁是两个不同的论题。看是在那里,在那个方面出了问题。先弄清楚。总之,学哲学是不会使人抑郁的。而且学哲学是治愈抑都症的唯一良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读哲学感觉抑郁,那你完全可以选择暂停阅读。
这并不是贬低,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因为水浒里,多是绿林好汉,做事全凭个人喜好,冲动易怒,年轻人血气方刚,看多了,难免会有仿效的情况发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香港的《古惑仔》系列,就影响了很大一批80、90后。
至于《三国演义》,大多“老奸巨猾”之辈,足智多谋又善于阴谋阳谋,老人家也很容易“学坏”。
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该读的书籍,如果哲学使你抑郁,那么你就可以停下来了,不妨再等个几年,再看不迟。
如果还是想看,那么不妨听我说上两句我的看法。
一、
如果不去查阅关于“哲学”的定义,你会怎么理解这个门类,以及“哲学”这两个?
如果去听一些老学究来解释它,那么你多半会听到各种关于哲学的不同种类,不同主义,之所以会有抑郁感,是因为我们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不可控性。
如果不去看关于生命的哲学,或许可以摆脱这种抑郁感。很多年轻人读生命哲学,我很不理解,明明是朝气蓬勃的年纪,非要去读这种剖析生命和灵魂的书籍,自以为可以提前了解生活的真谛。
但其实,这就是揠苗助长。
通常我们生活中口口相传的“哲学”,其实已经足够受用,如果不是特别有需要,我不建议年轻人看这类书。
这么说,好像我对“哲学”有什么偏见,并不是,很多时候,伴随着我们阅读过程中,很多内容超出我们日常的认知范围,就会令我们对其产生一种“玄学”或者“神学”的印象。
上一篇:我的朋友是一个小气的人,不论开什么玩笑就立马脏字连篇骂我,继续和他做朋友可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