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戛尔尼使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英国,使团马戛尔尼使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实马戛尔尼访华虽然最终没有达到外交目的,但是却为英国收集了很多中国的情报,马戛尔尼日记中所记载的资料涵盖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对英国后来向成功中国发动战争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这次访华后,英国又相继派了多个使团去访问中国,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打开中国市场,可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在东方市场的吸引下,英国最终选择了使用武力手段。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终于如愿使清朝开放的通商口岸。在英国如愿以偿的同时,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去大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被打破。
总结:
这次外交活动,是东西文明的碰撞,是海洋与大陆,传统与先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选择。对中国来说,这次外交活动是当时中国融入世界的最好机会,这次外交的失败注定了清政府倒台的结局。这次外交活动告诉我们,要以开放先进的眼光看待问题,固步自封是很难进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戛尔尼使团回国之后,,英国人收获是两样,一样是对中国军事防卫情况的调査,另一样是取得蚕种和茶树苗。
在访华的整个行程中,英国人时时刻刻能感觉到中国人的防范心理对他们参观的要求,中国官员经常拒绝。在使团船只泊岸时,中国官员禁止使团人员上岸散步,避免他们探听中国情况。这种防范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
里通外国自古以来就是可以加给中国人的最重的罪名之一。马戛尔尼肯定想不到,他这次来访,差一点给一个普通中国百姓带来灭顶之灾。此人名叫郭杰观,浙江宁波人。他已经去世的父亲郭端早年曾在广州与英国人做过生意,会说些简单的英语。乾隆十九年(1754年),英国人北上宁波,郭端也曾在这里与英国人达成过交易。郭杰观小时候听见父亲说英语感觉很好玩,就学了几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因幼时听见我父亲学说话,我也跟着学了几句,不过如吃烟、吃茶等话,此外言语我并不能通晓。”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郭端去世,郭家渐渐败落。郭杰观靠当私塾老师为生,从来没与英国人打过交道,这几句英语也自然没了用处。没想到,这几句英语给他惹来了大麻烦。
英国使团到达中国,登陆的第一个城市就是宁波附近的定海。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地方呢,是不是这里有什么汉奸?这让浙江地方官大惑不解。他们于是在定海和宁波査找与外国人打过交道的人家,正在给小孩子上课的郭杰观于是被抓到了官府。虽然严刑拷打,可是郭杰观还是交代不出他与英国人的关系,于是他又被送到北京。
在北京挨了几顿好打之后,军机大臣们终于确信“郭杰观只系训蒙穷苦乡愚,所供尚无疫饰”。他的父亲同夷人确实有过联系,不过那是40年前的事。现在怀疑消除了。不过大学士们仍然觉得他那几句英语万分危险,令地方官“随时留心査察,勿令滋事”。
但奇怪的是,如此严密的防范居然没有妨碍英国人做他们最想做的事:测绘中国沿海以及城市防卫情况和弄到蚕种和茶树苗。印度总督康华里勋爵曾希望把蚕丝和茶叶的生产引入孟加拉。马戛尔尼在中国顺利地弄到了蚕卵,也把蚕和生产过程的一些情报送到了印度。他在茶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1794年2月28日,马戛尔尼从澳门写信给康华里勋爵:“如有可能,我想弄几株优质茶树的树苗。多亏广州新任总督的好意—我与他一起穿越了中国最好的茶叶种植区—我得以观察和提取优质样品。我责成丁维提博士把这些树苗带到加尔各答。他将搭乘‘豺狼’号前往。”
在经过一片精心种植着漆树、马柏和茶树的平原时,马戛尔尼的确顺利地叫人挖掘了这些树苗:中国的陪同人员这一次未加干涉。佩雷菲特说:“把优质树苗引入印度,光这一项也就不枉此行了,而且在下个世纪将要百倍地偿还这次出使的费用。”
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小斯当东。1840年4月7日,英国的下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议题是:要不要向中国派遣远征军。漫长的辩论过程中,一位叫小斯当东的议员的发言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视。在他发言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人们听得异常认。小斯当东以果断的口吻说,通过他对中国统治者性格的了解,他认为战争不可避免:
“当然在开始流血之前,我们可以建议中国进行谈判。我很了解这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对这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他认为,对中国的武力征服是必须的。
“如果我们在中国不受人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不受人尊敬,并且渐淅地在全世界都会如此!正在准备中的战争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它的结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根据胜负,这些影响又将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要输掉这场战争,我们就无权进行;但如果我们必须打赢它,我们就无权加以放弃。”
小斯当东的发言对议员们的选择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发言结束后,下院起了长时间的鼓掌声。在后来进行的投票中,主战派271票,反战派262票,9票之差。也就是说,如果再多5张反对票,鸦片战争就不会在那时爆发
大部分议员都十分相信小斯当东,因为他13岁就到过中国,而且还曾经与乾隆皇帝亲切交谈,得到乾隆的特殊关注与喜爱。原来,小斯当东正是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马戛尔尼访华时,13岁的他被作为“见习侍童”带到中国。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十,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小斯当东因负责为特使提斗篷的后沿,也得以见到天颜。
在驶往中国的漫漫旅途中,小斯当东闲来无事,向翻译们学起了中文。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极强的,何祝斯当东爵上的儿子智商很高。很快他就学握了许多日常对话。在见的时候,和珅向皇帝介绍,说这个小鬼会说中国话。刻板严格的程序被打破了,皇帝微笑着命孩子跪得再近一些,
让他讲中国话。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谦逊,或许由于他讲话的漂亮用词使皇帝十分高兴,后者欣然从自己的腰带上解下一个槟榔荷包亲自赐予该童”。
英国人没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手工绣成的钱包。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却是了不得的恩典。“赐给自己身上的荷包可说是一种特殊恩惠:东方人把皇帝身上带过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视为无价之宝。”小斯当东自己也感到很荣幸,这个荷包后来他一直保存着。
回到英国后,小托马斯・斯当东并没有浪费他此行打下的中文基础中国之行激发了他的兴趣,他继续刻苦学习中文。中文特长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5年后,也就是1798年他被聘为东印度公司广州分公司的书记官,长驻广州,几年后就任总管专员,居留中国18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