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刻瓷?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瓷器,乾隆,艺术什么是刻瓷?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关于刻瓷艺术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艺术,称为“剥玉”,伴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优质的瓷器问世。大约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当时的刻瓷艺人便在使釉前的胚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成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胚上的刻画与釉面上雕刻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种观点认为刻瓷艺术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在其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指出:“刻瓷工艺最早见于乾隆年间,光绪及民国时期较为流行。“常见器物有缸、盆、温器、茶壶等。清代“康乾盛世”期间,三朝统治者深谙汉文化,对于陶瓷情有独钟,特别是乾隆皇帝,非常欣赏宋、明两代的优美瓷器,凡过目喜爱瓷器,多即兴提笔赋诗赞颂之。为将皇帝的墨迹永世保留,宫内的能工巧匠用硬质工具将其雕刻,并敷着墨色,墨色浸入瓷胎之内,经久不变。从此开始,在瓷器上雕刻御笔诗词的艺术加工出现了。也就是刻瓷艺术出现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和明代的瓷器,有很多是清朝帝王在瓷器背面附加亲笔题写,有艺人加以雕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刻瓷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手艺人在瓷板上用刻刀在瓷器釉面进行书画雕刻,刻瓷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沉淀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汉族传统手工艺术。
手工刻瓷工序:
手工刻瓷工序主要分为选料、拓样、刻制、着色和晾干等工艺流程。
1.在瓷上用墨勾描或绘画
2.依据瓷器上的墨稿用刀刻划、凿镌。
传统技法有勾线法、复勾法和刮刀法
a:凿镌法是用小木锤均匀地敲打凿刀,使其在瓷器表面形成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的排列,构成所需的画面或字体。
b:勾线法是用锐利的刻刀沿画面的轮廓刻划。
c:复勾法是在勾线基础上反复刻划用以加深加粗所要表现的图形。
d:刮刀法是在图形刻划后用以平地,以便于最后填色的均匀。
3.尖凿
(1)尖凿刻制,凿点成面,以深浅层次表现出不失绘画韵味的刻瓷技法,制成书画作品。它表现的题材主要为人物肖像,块面感强的物体、立体佛像,石雕等。
(2)扁刀,分为大中小三种,是刻瓷的主要工具。技法是以刀代笔,利用刀锋不同的变化雕刻成线、块、面、虚实结合的效果。它能够表现人物、书法、山水、花鸟等多体裁艺术形式。
(3)线刻,天然钻石刻刀,用于浅釉面线条刻画,结合冲线可刻制工笔人物、翎毛等特殊线质画面。
(4)混合雕刻,综合运用尖凿、扁刀、钻石刀,可雕刻多种复杂艺术风格的作品。特别是中小件器皿的刻制更见风韵。
5.填色设色:古人前辈均以墨色为主,采用单色,时至今日的刻瓷作品,已由专用油彩着色改用丙烯颜料、瓷釉粉彩颜料等多种设色技术,使之完全达到美术作品的色彩基调。目前主要的设色方法有工笔绘画润染法,多层次绘染、积染等设色技法,使之达到“色墨永固”永不变色的效果。
刻瓷刻好后上墨,近现代为了刻瓷艺术更好看,都采用水墨加彩。刻瓷风格素雅,讲究刻凿,既能体现传统书画艺术风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莹光洁,形成独特的效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