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孩子每天都弄的乱七八糟的就忍不住发火,怎么才能让她养成好习惯?
孩子,批评,家长看孩子每天都弄的乱七八糟的就忍不住发火,怎么才能让她养成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请家长们想想看,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不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孩子吃饭本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结果父母不停唠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厌食。同时,饭桌上的批评还会养成孩子极为敏感的心理,有些时候,孩子并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批评就是为了他好的,毕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维能力不可能达到成人的高度。
而当孩子在家没有踏实的感觉,跟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亲子沟通关系就会产生隔阂,时间越久,隔阂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6. 让孩子学会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而改正错误,
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把批评孩子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以通过惩罚来促使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孩子犯错误固然应该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很多,并不只是惩罚。
对于父母来说,要心里避免惩罚孩子,只要孩子认识到错误,有改正的决心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惩罚性的措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往往在心里想:“反正已经挨打了,这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要改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大不了再被打一次。”就这样,对惩罚越来越麻木的孩子不仅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对父母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淡漠,甚至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7. 赏罚要分明
惩罚只是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惩罚性的措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避免下次再犯。
因此,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要出尔反尔,让孩子无法判断父母的真正意思。比如,你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你首先不能欺骗孩子。如果说好孩子做了好事有奖赏,父母就一定要执行、兑现。
明智的父母一定要以教育引导为主,
事先制定规则,
让孩子明白违反规则需要受到怎样的惩罚。
同时,不要盲目惩罚孩子,以免孩子受到心灵的伤害。
批评孩子除了掌握以上的技巧,结合孩子的年龄也是很重要的,同样的事,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好的批评方法也是不同的。
2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
桌上一杯温开水,被宝宝一不小心碰到了,这时候,自己先平复心情,不要急着以任何形式批评孩子,例如“怎么这么不小心”、“烫到没”都是不适合的。
最好的做法是,把孩子抱开,收拾好桌面, 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环境,为孩子的不小心犯错负责。
3-5岁,直接告诉孩子结果
让孩子自己体会行为的后果,分两种情况,一是像打碎杯子之类的小事,你可以告诉他,“看,杯子碎了。”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人际之间的纠纷,比如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你可以告诉他,“被打是会痛的。”
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批评时最好不要以正确或错误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让孩子给自己打上“我很坏”、“我就是不会做事”的标签。
6岁到小学期间,适当惩罚
6岁后的孩子犯错时,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提前约定规则。比如,孩子上同学家玩,你跟他约定好,“6点回来吃饭,如果没回来,星期六就不可以出去了。”如果孩子一个没忍住贪玩回来晚了,告诉他事先说好的惩罚,“好吧,这个星期六不出去了。”
不要没讲好任何规则,事后就直接惩罚孩子。
批评孩子万用公式:
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1)陈述事实。
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这是说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附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惭愧后悔了,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欢庆不责”,即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孩子正在忧伤、哭泣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孩子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批评,是家长帮助孩子修正自我、学习新知识、走向成功的良机,然而,批评的声音并不能带给孩子什么,只有让孩子听到了,感受到了,并把它放到心里,批评才能转化成真正的力量,推动孩子再向前一步。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
都说孩子的心灵是世界上最美丽也是最难呵护的花朵,因此,当我们在批评孩子时,除了方式上的注意,还需更多地给予这朵花体谅和宽容的灌溉。
教育孩子,就是修炼自己的心,愿我们都能成长为温柔而坚定的父母,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以前也是,我觉得我有强迫症,只要看到一个地方不干净即使已经很累了也得弄干净,否则躺床上也想着那件事睡不着,所以看到孩子弄的乱七八糟就感觉火大,但是吼完孩子又特别内疚,后来就跟孩子说帮妈妈一起收拾,慢慢的孩子就习惯了弄乱的地方自己收拾,现在早晨起来也会帮我收拾家打扫卫生了,即使有时候弄乱了我也觉得没必要和孩子生气,孩子毕竟还小,老生气对自己也不好,试试陪着孩子一起收拾吧!
上一篇:findx2pro的高分辨率还有丰富的色彩显示有什么用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