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孩子每天都弄的乱七八糟的就忍不住发火,怎么才能让她养成好习惯?
孩子,批评,家长看孩子每天都弄的乱七八糟的就忍不住发火,怎么才能让她养成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支持情绪,永远是第一选择。谁会没情绪呢?更何况孩子呢?所以,面对孩子出现情绪时,第一时间,微笑平和,支持情绪,给孩子爱的拥抱等。孩子在你怀里哭够了,情绪释放了,后面的事自然也就没了。
相信孩子,永远是第一信念。在保证孩子身心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任何事情,做不好,做不到位,都是可以的。孩子去做了,去体验了,自然就成长的过程。
协助当下。如果孩子自己去尝试做任何事情,遇到需要帮助了,记住是孩子主动需求帮助,家长此时可以协助孩子,起个搭手架的作业。
行为示范。生命是通过模仿学习的,家长日常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全息模仿学习。所以家长日常中要做好行为示范,避免说教。如,爸爸每日睡前刷牙,用热水泡脚,清晨起来喝一杯温开水,孩子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模仿。
如果家长按照以上的方法去践行3-6个月,一定会发现亲子关系的微妙变化。亲子矛盾也日渐减少或者消失。孩子的好习惯自然也养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发火不等于惯孩子!如何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不发火”指的是不任由自己无理智不讲道理的大声吼叫、教训孩子。但并不是说,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可以装作没看见,对他置之不理。
不发脾气绝不等于娇惯孩子,而是一种不吼不叫积极的正面管教方式。
孩子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他们出现过失是难免的。
我们家长也会犯各种错误,何况不懂事的孩子呢。因此,我们家长对孩子应该进行批评,但要讲究批评的方式,不能勃然大怒,大声地斥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应耐心地讲道理,从而使孩子接受家长的批评意见,而不产生逆反心理。
常见的错误批评方式:
1.以责骂代批评
碰到孩子有什么差错,就怒气冲冲,连声责骂。批评的目的在于指出孩子的不对之处,帮助他们认识与改正不足;发脾气的家长只是怒火的爆发,感情的发泄。发火骂人不但会吓着孩子,而且孩子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久而久之,孩子反而学会家长的坏毛病——骂人发脾气。
2.将批评变成表扬
当着孩子的面用赞扬的口吻谈论着孩子的缺点:“我这个孩子呀,瞎话张口就来,脑子真好使。”这种对缺点的诉说,在孩子听来,犹如表扬。有的时候用反语也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3.不批评孩子却批评别人
如孩子不吃饭,反把饭碗打碎了,妈妈却说:“这是爸爸不好!没把碗摆好,结果让孩子打掉了。”这种以人代过的批评,无疑会使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不良习惯。
那么,父母怎样批评孩子,孩子才会虚心接受呢?
1. 批评孩子时要客观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批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心服口服。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老卡尔·威特认为,首先你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们。
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给他们说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
不能用某种高深莫测的东西强行向他们灌输。
书本上的道理应该给他们讲,但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涩的文字,那种学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难接受的。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的思维,切忌在情绪异常的状态下轻易批评孩子。
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说话机会,他们才能剖析自己的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有五种情况,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分别是:
当孩子同你讨论某种个人问题的时候。
当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动
而又没有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
当孩子为某件事而兴高采烈的时候。
当孩子需要人帮助他作出决定的时候。
当父母想让孩子解释或同自己讨论某件事的时候。
2. 批评不要当着众人的面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往往会让他觉得失去面子,从而产生抵触父母的心理。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人之所以变成了醉汉、赌徒、乞丐和盗贼,都是由于失去了自尊心的结果。父母经常絮叨孩子的过失,就有损于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不正确的。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处的父母,不配做父母。”
明智的父母要学会在众人面前称赞孩子,
而在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
在家里单独进行教育。
3. 用故事批评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们不喜欢父母赤裸裸地批评他们。如果父母能够采取委婉的手段,通过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来批评孩子,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在故事中,孩子自然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这比父母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可见,父母要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况时,用故事来教育孩子,不仅可以避免亲子冲突的产生,而且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养,进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4. 用孩子的语言来批评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讲大道理总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会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这不是代表孩子们故意与家长作对,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理解高深的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孩子的语言来友善地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进步,鼓励孩子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进步。既然是为了相同的目的,手段的选择就是应以双方都乐于接受为原则。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善于运用孩子的语言,那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用孩子的语言跟孩子沟通,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比较容易获得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5. 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
许多父母习惯于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当然教育往往以批评为主。
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父母都不应该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
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从而影响吃饭时的心情,影响身体健康。
大部分孩子都对父母的这种行为表示反感。一位孩子曾经说过:“我妈妈总是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批评我,有时候,还拿出我以前的错误再次批评,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如果我一反驳,爸爸就会拍桌子摔饭碗,让人无法忍受。”为了避免在饭桌上挨训,许多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匆匆扒几口,即便饭桌上有他们爱吃的菜,但相对于父母的批评来说,他们宁愿放弃吃最好吃的菜。
上一篇:findx2pro的高分辨率还有丰富的色彩显示有什么用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