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您怎么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乐观快乐生活的关系?
乐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您怎么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乐观快乐生活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智"者无敌。
誰是智者?我吗?不是!
是村夫吗?是也不是!
那是谁?是汝吗?俺不知道!
傻瓜,害怕别人指着鼻子说傻!
好人,也厌奇人掘佳!
瘟疫肆无忌惮了、人人都怕!
做好了自己,却还怕钱不够花!
忽视了道德,好像人人都是老大!
钻进了胡同,才知死角乃差!
忧患重了,不知天涯!
安乐轻了,自明咫尺芳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它们二者即不对立,也没有太大的联系。前者它的解释意义是,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足以使人萎靡死亡,也就是你在最困难,最低谷的时候,要想活下来,你要思,思则变,在变的同时自己要寻求快乐,要尽量放松你的心情,有一些事情在你努力的同时要看得开,不要钻牛角尖。为什么说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呢,就是说你不愁吃不愁喝的时候,你的毅力,你的腿脚就变得懒惰了,人本身是高级动物,只有你活动你才健康。不要认为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就是健康。那我可以跟你打个赌,每天让你吃饱了就让你在床上躺着,半年不让你下楼,半年以后在让你下楼,看你是什么感觉?那肯定腿是软的,思维是迟钝的,几乎就是废人。你前面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代表任何人。[我想静静]你每天坚持着劳动,变相的说法也就是运动了,虽然没有发大财,但你还是能生活得了,在劳动的同时自己去在劳动中找快乐,而不是一味的报怨。它们二者是不对立的,而是有一些联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乐观快乐地生活是统一的,不矛盾,但不意味着乐观后面会紧跟忧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浅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同名说理散文。此文先是以舜,孙叔敖等六人的事迹为例,然后讲磨难困苦给人们增加了痛苦,再讲克服磨难痛苦给人们增加了才能,最后得出结论:人和国家都一样,处在忧虑祸患中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消亡。
我们现在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作单句用,意为:人要居安思危,保持一定的忧患意识。
除了此种意思,我认为这篇文章也暗含了孟子对待外在磨难的态度。他强调人面对磨难,困苦等外在环境时的一种态度即不避让,不惧怕,积极乐观地用磨难滋养才能,用才能改造客观外在。
态度属主观范畴,所以,从哲学上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整篇文章阐明的是人在客观外在的磨砺下,主观世界应该怎样作用于外在,而不是简单地要保持忧患意识。
“乐观快乐地生活”浅析
“乐观”的意思是观尽世人世事,仍觉快乐而知足的一种持久性心境,是一种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关键词“心境”“态度”等词可以看出乐观快乐属于主观世界。
周海中有一句名言: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所以,在面对困难和磨砺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乐观快乐的生活”是统一的。因为,它们都主张用主观去作用于客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乐观快乐的生活”的关系
1.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忧患”和“乐观”没有直接联系,我们所认为的联系只是哲学上讲的“习惯性期待”,并不是事情的本质。
哲学家休姆说:一件事情发生后另外一件事情也会发生’的想法,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期待,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期待心理乃是与习惯有关。
举个例子:我喜欢一个人并为他做了很多事,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他一定喜欢我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说不一定,因为,这只是我付出后的期待,喜不喜欢最后由他决定。
同样的道理,有了忧患后,人们只是习惯期待积极乐观的处理办法,但同样也有人采用悲观的态度。反证,积极乐观就一定会有忧患吗?不一定。事实上,乐观的人常常运气好。
2.其次,这个学生过度夸大“忧患”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小视了乐观在主观世界的能动性。
如图所示,人生活在主客观组成的矛盾世界中,带有磨难特性的客观外在仅为人生的一小部分,乐观也是主观精神世界的一小部分。
在同一矛盾体中,乐观和忧患既对立又互相转化。具体表现为磨难膨大来临的时候,更为强大的积极乐观心态,能促使个人做出正确的努力,最后忧患减少心态更为乐观。反之,如果生活中乐观很少,那么忧患就会蚕食乐观。
夸大了外在忧患,忧患就无处不在,心态很难乐观。小视了乐观,外在磨难已经压垮了精神世界。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语通常微言大义,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而导致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如您的学生所说,感到过于沉重。
实话说,个人认为孟子确实是个少乐而多忧的人。孟子的忧乐寄托在万民。但我们凡人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的时候,并无需从治理天下、抚恤万民的角度切入,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忧乐只寄托于一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后两步……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说,“生于忧患”哪里是教人“不能开心”,相反正是要启发人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要“开心”,不可沉沦。《孟子》原文中,列举了六位经过挫折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这一方面是告诉人们,忧患可以锻炼人的心志,安乐则会使人麻痹;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如果你正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要难过,这恰恰是你磨炼心志的机会。
上一篇:孩子在家一日五餐,当妈的太累,孩子太能吃,你们也是这样的吗,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