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向公司投资1千万,我该用什么形式让他进来?付利息还是分股?
公司,股权,你的有人向公司投资1千万,我该用什么形式让他进来?付利息还是分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向公司投资1千万,我该用什么形式让他进来?付利息还是分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其实是个融资问题,是选择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债权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承担企业的风险,到期要还本付息,股权是要参与企业管理,承担企业风险,不还本不付息,分的是企业的未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就要看你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及企业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了。
如果企业未来没有上市计划,同时风险承受能力强的话,建议你债融,承诺回报率。如果企业有上市计划,那就股融。
债融的优势有:
1、不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
2、不损失股权份额;
3、成本可控;
缺点:
1、提高企业负责;
2、增加企业固定支出成本;
股融的优点:
1、风险共担;
2、负债降低同时无还款压力;
3、增加所有者权益;
缺点:
1、丧失部分公司控制权;
2、再次融资时股权构成会影响融资成功率;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我只说了比较直观的,当然不管哪种方式都要看具体情况才能决定。如:公司注册资本500万,估值2千万,融资1千万换公司15%以内股权那就股融比较合适。如果对公司盈利能力非常有信心,那债融是不二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司持续运行是个长久的事,对于投资资金以什么样的方式接纳,是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必须结合你本人的资金需求(性质)、公司未来规划、以及资金方的意愿等诸多因素综合参考,才可给出最为合适的决策。
资金需求性质
必须承认,每个人的能力、特长、公司规划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且不同的公司业务类型对资金的需求性质也有很大区别。
比如你从事的是“季节性很强”的业务,那么一年当中对资金的缺口需求只是很短的时间(农副产品采购、类似本次疫情相关……),这种方式下,肯定是以“按使用时间付息”比较妥当。
因为你大部分的时间不需要很多资金的。
但如果你从事的是,业务比较稳定性的业务,那无疑更多的资金参与进来,业务体量会扩大,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这种情况下,可以结合双方的其他意愿,在付息还是入股之间做出选择。
公司未来规划
如果你对公司未来的策划有着自己成熟的一套方案,在资金入股选项上,应充分考虑周全
公司的运作是以“股权”说话的,如果这1000万资金进来,面临着你以前擅长的经营“有可能受到干扰”(决策权)的话,那么要慎重考虑。
尽管现在AB股的做法也可以,但是,过于正规化的公司管理,在中小型企业中会消耗不少的人力财力成本。
鉴于这点,又回到开始的选项——你目前的公司运作和管理模式,对你在这方面的决策有着一定的权重。
我结识过不少的企业主,他们在现实当中的存在的状况,并不是像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入眼皆是高级白领高管出入于豪华的公司,更多的是每天将任务下派之后,自己也会亲入业务环境中去,尤其是制造业。甚至于一些简单易行的最吃苦的额外事物,都是老板自己动手解决,比如疏通下水道……
但如果你觉得对方有着更多你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可以邀请对方进入管理团队。
因此,安全持久的考虑,如果你自身的公司规划已经成熟了,在充分考虑“双赢的最大化优先原则”是如何搭配的情况之后,再行考虑采取何种“合作方式”。
对方的意愿也是关键
资金都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以后资金需求有可能是常态,那么一定要优先考虑对方的利益。
我见过很多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以及开始成功后来失败了的案例,
追求“双赢”的结果,从开始、到过程、如何坚持,都非常重要,其中的关键无疑是掌握在大股东的手里。
中间如果有一点事物、时间表现出明显的自私,那么,这种合作就会留下难以消除的隐患,甚至于直接导致公司的破产——为争权而暗战,哪有心思做生意呢?
因此,开诚布公地敞开心扉,“将个性文化注入到公司”,是个情商与财商结合在一起的活儿。
最后简单说说给利息和给股权的区别
法定意义上、学术层面的文字是枯燥的。就不提了,直接说实际的。
双方的“损益风险系数”不同。
如采用给利息的方式,实际就是借款,那么对于资金方收入是稳定的,基于你的履约能力无问题的情况下,他的风险很小,利润固定。
对于你相对就是,风险取决于你的业务盈利“在借款期间内的稳定水平”,利润,差不多也是取决于你以后的进步程度,因此,这点来说,对你是“损益跨度变得更大,具有更大的挑战了”,风险系数变大了。
对公司未来的影响不同
毫无疑问的是“一股独大”的公司,以后在存续过程中,相对来说需要在决策、拓展等多方面投诸的额外精力要比“股权比较均匀”的公司少得多。
这种一股独大的公司结构,是好事也有弊端。好的一面就是管理轻松,企业文化更容易搭建,决策更容易实施等等;
弊端就是,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稍有欠缺,会让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匮乏,人浮于事的现象一不小心就会冒出来。导致的结果常常就是“遇到问题只有老板一个人头疼”。
综上所述,企业接纳资金是个专业性较强的事,结合多方面因素之后,再行做出具体决定,方为上上之选!
因为我们的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赚钱!
上一篇:有没有一些甜到爆的电视剧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