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文字“孝”你认为怎么用最合理?
父母,孝经,孝道中国文字“孝”你认为怎么用最合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天子须爱亲敬亲,诸侯须不骄不溢,卿大夫于言行无择,士须资亲事君,庶人须谨身节用。各因心而行之斯至。岂藉创物之智,扛鼎之力。若率强之,无不及也。孝,与身份地位无关。富贵如天子诸侯,贫贱如平民百姓,甚至乞丐,都有尽孝的能力与义务,所谓的\"孝无始终\",五孝始于天子,终于庶人。古代人有等级之分,孝也有等级,由亲及疏,由尊及卑,人为的规划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等级社会。当然,现在我们不提倡等级观念,但其中合理的部分我们也应该学习。前文中已经提及五等之孝,这里不做具体讲述。不过我们仔细观察就能看出,所谓的孝有等级,本质上就是统治者要求社会各阶层按其身份地位尽孝尽忠。当下,很多人对于行孝有着自己的看法,也有着诸多理由。工作忙,工资低,与老人相处困难等等。事实上,不论富贵贫贱,或是时间多少,每个人都应主动行孝。行孝,不仅仅是物质方面,更主要的在于精神方面,父母不在乎生活的多么殷实,他们需要的在于陪伴。4、 孝的作用及现代价值《孝经》流传两千多年依旧经典不衰,主要思想\"孝\"的推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孝的作用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行孝以顺天下,从人伦本源的角度解释了行孝的原由和作用;其二,孝的价值在于\"化民\"。作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儒家学派认为\"孝\"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化功能。我们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与孝有着紧密联系,这其中又以\"齐家\"更为突出。对于\"齐家\"而言,孝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有着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自然社会中的血缘家庭本身就具备着维护血缘亲情的作用,二是维系和巩固血缘家庭中的等级秩序。从这一点上来讲,\"齐家\"必先行孝。孝之所以被看成是君子的立身之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国、天下的存在首先是靠亲情与血缘的黏合,并不是靠绝对的专制统治。在孔子看来,孝既是血缘亲情的伦理原则,又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这一理念的传播主要是儒家学派刻意将其由一种家庭的道德伦理规范转化为一种\"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理念,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孝对于家庭而言,可以使人尊敬长辈,长幼有别,家庭和睦;对于国家来讲,以忠谋孝,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孝文化中的很多方面在今天看来却有着自己内在的矛盾和缺陷。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统治者的推行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在其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由家庭关系衍生出等级观念,孝文化在在\"治国\"方面所提倡的道德义务及责任表明其实际上成了政治上的隶属和宗法上的屈从。《二十四孝》中讲述了很多士子行孝的故事,但这些事迹却没有没有写士子如何奉迎上级以求高官厚禄。《孝经》里说士子行孝应顺从上级,但人们视孝行仍立足于对父母的孝道上,这一点来讲是矛盾的。\"愚孝\"的思想对人残害极深,像我们所熟知的\"郭槐埋儿救母\"在古代得到肯定,所传达出的尊卑隶属意识对国人的心理和精神戕害是极为严重的。它扼杀了独立性和创造性意识,忽视了子孙后辈的独立人格,使其精神奴隶性得以培养。对孝行形式上的强化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扭曲,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走上愚孝的歧途。
亲人去世,设灵堂牌位以示思念是人之常情,但《孝经》中却要求对祖先永久祭祀,使前人的思想意识始终笼罩着子孙后辈,助长了后辈的思想惰性,对闭塞保守,不思变革顽疾的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现代社会中的孝文化也应顺之改变。但有一点要注意,传统孝文化中的\"仁爱\"精神不能改变,孝的本质不能改变。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有着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下,更需要我们实现孝道的复兴,从多方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也在这一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中国经典诗文诵读运动的兴起,媒体的大力推广,以及各地\"孝子\"、\"孝星\"的宣传为孝文化的复兴推波助澜。孝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是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差别。\"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荀子·非相》)在中国,媒体的推广、孝星的评选是对孝文化的呼唤与孝意识的培养,而我们的政府及社会组织等正在从事孝道的落实。以孝治吏,以孝治国等活动的推行则是其具体行为。
孝是社会伦理的核心观念,行之于家庭,礼之于社会,是公民基本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以孝文化的推广进而实现儒学的复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原则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引申,以孝治国,以德理国才是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孝经》是倡导孝道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古代孝文化理论的集大成者。它从家庭伦理出发中至事君,终至立身,在调节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稳定、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其所规定的孝行思想对中国孝道的形成发展,对中国人的家庭礼仪及亲情的凝聚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这其中有着部分弊端,优劣并存,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孝经》。要辩证的看待,批判的继承,重构儒学家庭伦理,最终实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一要对父母长辈尽最大的关怀。我们的父母用极大的耐心和关爱扶养我们成人,这其中的艰辛劳苦只有我们成为父母之后才能体味。当我们成年后,是不是应该用同等的耐心和关爱来反哺他们呢?即使我们不能做到像父母一样倾尽心血,也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用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爱。有些父母晚年神志不清,行事像孩子一样任性妄为,请不要抛弃他们,请把他们当做孩子看待,请对待他们像他们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他们只是又变成了孩子,此时的父母才最需要我们关心,此时才最考验子女的人性。我们的功成名就,家业美满,幸福生活,都来自于父母的无私养育,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无论他们健康与否,都不要让他们晚年荒凉不必太纠结于形式。自上大学起,我常年在外,如今工作在南方,离家愈远,思亲之情更甚,我时常怀疑自己当初到千里之隔的地方工作是否正确,作为儿子的我对他们陪伴实在太少,如今已为人父,父母与我渐行渐远,年纪越大,这种疏离之感越发强烈。我无法经常陪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给他们的关怀也只限于定期的电话和礼物,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也许物质不能代表最大的孝心,但现在的我所能尽的最大的孝心,就是物质和问候。
上一篇:夏天防晒霜涂四肢要怎么清理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