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阳明心学中的心和阳明讲的良知是什么关系?
良知,明心,本心阳明心学中的心和阳明讲的良知是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阳明心学中的心和阳明讲的良知是什么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即理,也就是阳明心学所要追求的目的和结果,而良知则是获得理的方法和途径。所以两者可以说是目的与方法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结果与途径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如下:
阳明心学提出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就在人们的心中、不必外求。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获得理呢?
王阳明进而提出了致良知的理论。认为良知就是人的本性,只有不断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回归本性才能明理并获得理。同时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把道德认识和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统一起来,真正达到既养性又修身的良好后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明心学中的“心”指的是道德心、本心,阳明心学的根本观点就是“心即理”。《传习录》中讲到:“心之体, 性也。性即理也。天下宁有心外之性, 宁有性外之理乎?宁有理外之心乎?”王阳明始终强调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人的心中,人心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心,即“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心外无义, 心外无善”。王阳明还专门以观花为例进行过解释,讲到 “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意思就是说你之所以看见花就知道它是花,就明白了花的颜色、品种、高矮等等,就是因为这些道理本来就在你心中。
所谓“良知”, 一般意义上是指人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王阳明曾经说:“吾平生讲学, 只是‘致良知’三字。”可见, “致良知”是阳明一生思想的精华所在,在阳明心学里, 良知是一个贯通天人的概念,与前面讲到的本心、天理都是对等的。心学四句格言中讲“知善知恶是良知”,就是强调良知本来就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与人心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人如果有了良知,就能够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就达到了修为的最高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看了几个回答后,有不同的想法,所以也来简说一下:
简单来说:心就是指的本心、真心。良知,就是真心洞明的作用。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
心的本体是空性,无善无恶;有善有恶是心所生的意识的分别。能知善知恶的就是心的作用,为善去恶就是格物。
阳明先生曾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这应该就是说良知,也就是心的光明。心和良知是一体的两面,但是一,不是二。
从心学的本质来说,“心即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所以万事万物都在心内,所以是一非二。
王阳明对此也有过明确地论述:“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也就是说:心是万法的本体,能生万法;良知是心的作用,也就是智慧光明。二者的关系就是一体两面:一而二,而二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良知,语出孟子,天赋予的道德观念。良知是高于本能的认识。致良知是阳明心学提出来的,将良知推广至事事物物,也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讲的是知行合一,更重视行,更重视格物。
心即理,若要发现真理,先要找回归正自己的本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即是理,良知是每个人的自然内心感应,所以要致良知。最后我们知行合一就好了。也就是最简单的理解,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共11个汉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