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流传到今天的儒家文化,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
孔子,儒家,思想流传到今天的儒家文化,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执行起来简单,容易,利人利己,不损人性,基本就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思想理念就是想恢复周代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所以,孔子给我们的性格影响是“好古”、而所行之事是“复礼”。如果想知道现代儒学文化中有多少孔子本意,那只要细心研究周礼就可以知道到底有多少孔子本意。
在这里我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梳理下儒家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孔子思想被篡改的过程:
孔子所处时代,周王朝控制力已经很衰弱, 天下共主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家天下”概念已经没落。国与家已经被区分开,“忠”与“孝”已经被赋予了另类含义。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彻底结束了分封制,形成了“君主-臣僚-百姓”等级观念,儒家文化已经变得不切实际了。
孔子自己没有留下著作,儒家经典都是由其弟子进行编写、整理的。这其中必定掺杂了编著者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至于所编著的内容是否是孔子本意就不得而知了。必经,人思想是不可能被完全复制的。
秦始皇为了便于统治,禁锢人民思想,进行了臭名昭著“焚书”事件,很多儒家经典在这是被付之一炬,已经造成了经典大量流失。汉朝成立后所设“五经博士”,表面上是要恢复儒学思想,但却形成了大辩论的局面,使儒家文化更加混乱了。
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但又迫于各方压力不变公开奉行法家思想,所以采纳、推行了董仲舒主张的“儒学”,这其实是偷梁换柱的把戏,最终形成了“外儒内法”便于统治阶级奴役百姓的精神工具。至此,真正的儒家文化已经变样了。其后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对儒学文化的认知、传承、理解一直继续,但孰对孰错,那个人更加接近孔子原意就更不得而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肯定不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要认清楚,儒家文化不等于孔子文化。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鼻祖,然后经过两千多年来无数圣贤的发展,形成了会儒家文化。其次,我们要知道,儒家文化之所有能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主要原因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才有了“独尊儒术”的思想。所以,儒家文化究竟是不是孔子的本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会儒家文化不是孔子一个人的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和老子是一家,
孔子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对应的是老子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若想了解孔子的本意,先摘掉有色眼镜,沉下心来,多读几遍《论语》,或者能有所得,有所悟。
此外,《大学【“经文”章】》对孔子本意的表述更直接,更简捷,层次也更清晰。
格物,致知:
探索研究事物的本质,达到较高层次的认知。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别人看得浅,你看得深,这是精明;别人看得近,你看得远,这是高明。有不凡的认知,才会有不凡的行为。
诚意,正心,修身:
修身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孔子注重君子人格的培养,翻开《论语》,关于君子的论述随处可见。养成君子人格,就有了立身处世的根基。
古往今来,多少贪官不是缺能力,不是缺聪明,最后或锒铛入狱,或身首异处,他们缺的就是做人的根基。
因而吴越王钱镠才给后辈子孙留下家训:“读经传则根柢深”。
齐家:
齐家就是家庭成员、家族成员的相处之道,儒家重视家庭,看重亲情,以孝悌作为家人亲情的基础。
家庭强调“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族提倡“父母伯叔孝敬欢娱,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在现代社会里,大家族几乎已绝迹,但小家庭成员间的融洽,仍然是人们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治国,平天下:
有一种观点,儒家是君权的附庸,这多少有些曲解,起码孔子本人并非甘当附庸。
当年在鲁国,孔子曾做到代理宰相,而且政绩突出,声望很高。孔子如果贪恋权势,只需和鲁国三桓贵族搞好关系,就可以妥妥地继续享受高官厚禄,也不必风尘仆仆、艰辛倍尝地周游列国了。
上一篇:如果这学期因为疫情中学开不了学,已经交的学费预计能退一部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