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流传到今天的儒家文化,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
孔子,儒家,思想流传到今天的儒家文化,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流传到今天的儒家文化,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皇家本意,孔子不过是挂牌。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故交归也。死人哪能会管活人呢?还是活人用死人的话管活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可谓学派林立,其中儒家是其中之,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高官,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他国,他国领袖也变得很敬畏鲁国。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儒学经后世发展,已非孔子一家之言。后世认为的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形成的八个学派。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式之儒。"从《论语》看,孔子思想具有博大而多面性的特点,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的理解难免各执一端,而儒家和墨家同是当世之显学,所以,韩非认为:"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据《荀子·非十二子》记载,在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一方面同其他学派激烈论争,另一方面自己内部各派争论也十分尖锐,"孙氏之儒"的荀子,甚至批评子思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儒家八派正是儒家内、外论争发展的结果。
可见现在流行的儒家思想,已非孔子思想独有。而是众多儒家之集大成者,要说孔子的思想,基本体现在“论语"之类。而后续加"经"可以是在其思想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而有很大变化。已不能简而化之地讲孔子思想本意存在多少,也可以无处不在,似乎又无可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无解。
打个不太恰当比方:
一个人在春秋时代点了一个火把,此后无数人从这个火把上引火,点燃自己的火把。如此薪火相传到现在,你说大家手里的火把上,还有多少最初的火焰?
文化思想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似是而非的。除了最初说出来那个人,无论至亲好友还是门人弟子,都无法确定他的本意或重点是哪里。
它不通过血缘关系传承,师徒关系也只能传承宽泛的大致内容。
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意识的互通有无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传达“知其然”容易,要传“其所以然”很难。
每个人在文化思想方面,其实都是处于独立而孤独的状态。
大家在接受一种思想文化的同时,其实都被自己的生活阅历、本身的思想层次、天赋高低,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去理解和接受的。
在对这种思想文化得出自己的结论之前,其实已经无意识的对其进行了分解和重构。
由于这种分解和重构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所以无法关闭,无法削弱,无法纠正。
相反,越是觉得自己理解的符合原初思想的人,越是证明了这个人的主观性够强,分解和重构的越彻底。
反正提出原初思想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经典怎么解读全随自己,完全不必担心棺材板的质量问题。
所以在思想宗派上,创始人离世以后内部分裂基本上是基本操作。
上一篇:如果这学期因为疫情中学开不了学,已经交的学费预计能退一部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