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流传到今天的儒家文化,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
孔子,儒家,思想流传到今天的儒家文化,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本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早在战国末期,法家的韩非子就曰过:“故 孔 墨 之后,儒分为八, 墨 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
你看,千年以前都开始因为“真假”问题而撕逼了。千年之后的今天,估计八百个都不止了。
所以说,孔子的“本意”,这是谁也没法确定的东西,除非他老人家从棺材里走出来。不然谁说都是可能有道理,可能没道理……
儒家文化能够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就出了不少力。可是他的“天人感应”那一套,明显不符合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知生,焉知死”的务实精神。
但谁能否认董老先生是儒家文化中排得上号的大佬?
喜欢一种思想,最好是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分解重构,然后再参考其它人的观点进行修正。
一门心思的去追寻“本意”,不但找不到准确答案,搞不好还真会把自己给追傻了……
希望题主没这想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儒教到底有多少孔子的本意?
这个有点蒙。
但我们知道,今天许多对儒教的解读都是后人的意思。是括大化的,是升华化的,是补充化的!
孔子本意就是克己复礼!
儒家思想核心就是恢复周礼,就是周礼的总结和貝体规范!并没有什么引伸和创新。
从教育的角度括大一下或完美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就其孔子本意而言,远不如后代乃至今天对孔子思想的夸张与延展。
孔子所言在当时是客观的期望,而今人对孔子的解读更多的是理想化的利用。
后人在不断的“指挥”孔子。
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孔子的本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儒教文化,其中礼是孔子的本意,孔子到哪都把礼看的最重!他想回复周公时代!至于仁,智,勇,乐,等是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文化,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他的弟子把他的,思想发扬光大了,对现实来说对社会还有实际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宽泛地说: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而我们今天仍然倡导仁、义、礼。
但严格的说,传承至今日的儒家传统,已经跟孔子没啥关系了。只要你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儒家先贤的思想,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比如说“仁”,简单解释为“爱人”。听起来不错,博爱嘛!但你要这么想,就错了:孔子一点儿都不博爱,真正讲博爱的是墨子;而且即便墨子讲的,也不是今天的博爱。
那么,孔子讲的“爱人”是什么呢?是有差别的爱、有等级的爱。差别体现在,亲疏远近不同,爱的程度就不同;等级体现在,君爱臣与臣爱君不同,父爱子与子爱父不同,兄爱弟与弟爱兄不同。
详细阐述这个太费篇幅,我就给你举个例子吧:宋江毒杀李逵,无损大哥的“仁义”名声;若李逵击杀宋江,那可就是小弟的大逆不道了。这种思维,是不是不太合乎今日的思想?
“礼”也是一样。大多数人都会说,彬彬有礼多好啊!这么说,就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了。
孔子讲的“礼”,是等级、是阶层、是长幼。所谓“克己复礼”,是要复辟旧制,是要回到夜夜梦绕的周初文王的时代。那个时代,诸侯不折腾,礼遇天子;大夫不折腾,礼遇诸侯;士人不折腾,礼遇大夫;百姓不折腾,礼遇士人。这才是孔子要的“礼”。说白了,就是阶层固化,一万年都不要变。
儒家先贤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几乎都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我就不一个一个说了。总之,今日人们思想中的儒家传统,已经远去于孔子的本意了。
易中天老师说:对于国学,可以抽象地继承。这个非常赞同,说白了,就是断章取义。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就很好。
你可能注意到,虽然我不大认可孔孟的哲学,但我一直尊称他们为“先贤”。为什么呢?我们不能以今天共和制时代的眼光,去挑剔奴隶制末期思想的缺陷。况且,儒家传统为维护中华的大一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是伟大的,孔子编纂的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奉为圭臬,孔子的言行被弟子们编纂成论语一书,也让历代的统治者与读书人奉为经典。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提倡整个社会以仁与道德治理为上。时代发展到今天仍然符合世界潮流,这真的是了不起。人们经常批判的腐朽没落的儒家思想基本都是历代统治者放大其中的对自己有用的一点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果这学期因为疫情中学开不了学,已经交的学费预计能退一部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