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顾茅庐,是招贤还是应聘?
刘备,茅庐,自己的三顾茅庐,是招贤还是应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他们君臣相送的场面非常感人,或许是被刘备的诚心感动,徐庶折马返回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第二天,刘备和张飞,关羽兄弟,带上礼物去拜访诸葛亮。这一次诸葛亮真的是外出了,只有书童在家。
而几天以后,刘备三兄弟冒雪前往,没有见到诸葛亮,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我们分析,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应该在家,而是隐藏起来,暗中观察刘备。刘备留下了招贤的书信。
又过了一段时日。刘备三兄弟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站在门外等了些片刻,关羽,张飞都有些气恼了,而刘备终于坚持,直到诸葛亮醒来。
第三次拜访终于成功。他们的谈话,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招揽贤才的故事也被广为传颂,他得到诸葛亮犹如鱼得水,看来他三顾茅庐是非常值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的老套路!学文的,学成后,找个不近不远的地方住着,找亲朋好友到处吹嘘打广告,心急火燎等\"明君圣主来寻觅,以侍价而沽!武的学成后,找个山头,杀人放火受招安,当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结论:是招贤,也是应聘。
二,理由:
1.在那个没有科举的时代,社会的上升通道是非常狭窄的。
2.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靠什么才能让人知道自己,就是口口相传。
3.“举孝廉”实际上就是一种广告手段。
4.诸葛亮作为一个寒族,无论有多大的能耐,如果没有人举荐,基本结局也都是埋没乡间。诸葛亮娶黄老的丑女儿,就是一种攀附,也是一种广告宣传。
5.“卧龙先生”,实际也是一句广告台词。
6.刘备就是从徐庶的口中,才知道这句台词的幕后真人。所以诸葛亮一直也在打广告应聘,等待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7.刘备,一个无根无基的草莽创业者,空有一个亦真亦假的虚名,士族大家根本瞧不起他,也不可能折下身段跟他创业。人才匮乏是个必然。
8.这个主人的身份适合诸葛亮,诸葛亮心知肚明,因为大家都是无根基,其他的那些也不会在意诸葛亮这个草根的,也不可能给他实现理想的机会。
9.三顾茅庐,是大家诚意的考量,适可而止,少见不到诚意,多了就显得过份,需求与供给就在三次叫价之间,达成交易。
10.大家都是工具人,一个缺主,一个
缺仆,利益交换的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义上是招贤,实质是应聘。
刘备为了招得贤良之士,三顾茅庐才见得诸葛亮,与诸葛亮畅谈之后,收入麾下。表面看是招贤,其实是在应聘。
刘备为了可以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三次请求与诸葛亮相见;诸葛亮不相见,原因如下:
其一是在观察刘备的诚意,毕竟如果将来一起共事,前期都没有诚意将来就更难说了;
其二是在观察刘备的为人,对贤士是否有极度的渴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求贤若渴的君主才能网络天下名仕,最后才可能成大事;
其三是衡量刘备学识与胸怀,刘备与诸葛亮相见之后的谈话就是诸葛亮为了衡量刘备学识与胸怀,对事物的看法决定君主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对于能否成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君臣观念的束缚,虽说是招贤,实质上是去应聘,总不能说我刘备求你诸葛亮吧,我刘备是君主啊,虽然你厉害但是我也有面子的。
换句话讲,招贤的决定权在诸葛亮手中,我愿不愿意我说了算,你刘备来求我,我看你刘备还可以,我愿意辅佐你;大面处还的给刘备面子,君君臣臣的纲常伦理还是要讲的。
所以说大义是招贤,其实在应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有意思,刘备是招贤,但是很特别。
公司内部高管徐庶推荐,老板刘备亲自上门面试招聘贤才。这里有个特别的地方,这位刘老板家世好、口碑好、人品好,但是目前生意不太好,这些年都是亏损,目前自己带人也是在一位老板底下负责地区业务。而且招聘的这位贤才诸葛亮才识高、专业技术能力圈内也都不错,他很多朋友都在别的公司负责项目了,但他还一直没上班,为什么呢?不是他不想上班,他是和管仲、乐毅等人一样都说是要做大事业的;学成“文武艺”,不只是想“货与帝王家”,而且这位老板必须和他对上眼;这个也和找对象一样,光一方喜欢不行,同时贤才诸葛亮说他单身,女的要想和他处对象要反过来去追他,他还得考察这女的家世、口碑、人品怎么样啦。于是家世、人口、口碑都非常不错得刘备来了,唯一的缺点就是目前家里生意不太好。刘备也想试一试他到底是不是一位贤才,对家族企业生意有没有帮助。结果刘备来了“千呼万唤始出来”三次才见到贤才诸葛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