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这次疫情后旅游业将何去何从?
疫情,旅游,旅游业这次疫情后旅游业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戴斌指出,“强劲的国内旅游消费,正在促进大众旅游的纵深发展,并深刻影响和支撑着国民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入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面也不会因为这次疫情而改变,旅游供给存量也都还在,队伍的精气神也不会散。对于未来,我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人民有需要,市场有供给,政策有支撑,暂时的困难不算什么。旅游不仅会战胜这次疫情,还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局面。”
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继续在熟悉的行业里掘金?还是重新选择新的投资领域?每一个投资者的决策,都会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近期,携程、美团、同程、飞猪等平台不断推出各类温暖计划,行业“抱团取暖”,共度难关,反映出投资人的信心,也为其他从业者注入了信心。有人提出,虽然旅游业的“脆弱性”在这次疫情中得以显现,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阶段,尤其是进入小康社会后,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总体定位没有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而且在疫情过后将迅速复苏和增长。“从长期来看,旅游已经成为民众的刚需,这不会因为疫情及其他冲击而改变。”“只要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重新崛起的基础还在。”“旅游企业只要坚持住,一定还有翻盘的机会。”况且,在这次疫情中,受到严重影响的行业比比皆是。有人出去,也有人进来,有的企业会倒下,也有的会获得新生。
支持政策是否是救命稻草
针对当前旅游业面临的困难,国家和省级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讲,无疑是利好的消息。
但支持政策虽密集出台,从业者仍然感到困难重重。桔子酒店、桔子水晶酒店创始人,魅KTV投资人吴海以魅KTV为例,对当前企业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演算——现金流仅能维持2个月——主要压力是人员成本——集中反映在社保支出环节。同时,对目前各级出台的政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比如缓缴社保等政策无法从根本上减轻企业压力,减免租金等政策不适用于承租私人物业以及有“中间商”等情况,同时,吴海指出,现在营商环境流程上的事情改善很多,例如办事速度这些都没问题,但是,精细化还很差。
从各地出台的政策看,部分地区不但针对现实困难和问题出台了办法,而且还为保证办法实施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为确保相关政策落实,要求各级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企业情况摸排、指导企业做好优惠申报等方式,帮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最大程度减轻当前压力。同时,着眼疫情过后的发展方向,积极谋划疫情过后市场推广等各项工作,为旅游业恢复做好准备工作。
在众多的政策措施中,除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提前下达财政性专项资金外,其他政策措施的实施主体均不是旅游管理部门。因此,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抓好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抓紧开展系统调研工作,加大对企业实际困难进行仔细摸排,搭建好政策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把优惠政策用尽用好用到位,尽可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着眼疫情过后的产业发展,加快制定旅游业恢复发展预案,为下一步发展找准方向,做好铺垫。
“他救”更要“自救”
许多地方和企业积极行动,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为提升服务能力、思考转型之道、锤炼抗打击能力和应对紧急事件能力,携程、去哪儿、旅游百事通等针对当前形势,先后推出了免除3个月管理费、延期3个月任务额、“店员回炉培训再就业”技能提升等多项关怀计划;携程合作伙伴“同袍”计划还包括启动10亿元供应商合作伙伴支持基金、“爱心酒店”标签支持等10项措施。
着眼线上展示,陕西等地推出了多项线上游览服务,如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线上全景展馆、黑龙江“文旅大餐搬上网线上展览不打烊”等,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也都结合当前特点,推出了网游项目,陕旅集团围绕“疫情散尽之日,待春暖花开之时”主题,将防疫宣传与景区宣传相结合,通过微信平台等开展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比政府的“他救”,企业的“自救”行为在战胜困难中显得更为重要。吴丽云撰文对景区“活下来”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做好未来规划。一旦疫情结束,景区即可快速行动。二是开发云旅游产品。提高云游产品的体验感和浸入感,设计一些闯关类游戏,增加观看者的互动感,并将奖品设置为景区一定时间内的免费门票或其他项目优惠票,为疫情之后吸引客流做铺垫。三是加大成本控制。降低日常性运营费用,将成本压缩到最低。四是重视“冰季”营销。借用微信公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平台,通过优质内容创作和加工,实现无成本或低成本营销。五是加强员工线上培训。六是创新思变,谋求线上销售。拓展不受人流集聚限制的关联产品销售,开启微店,线上销售文创商品、本地特色商品、农产品。开启线上折扣预订,将门票和游乐项目以优惠价格提前预售,让游客实现预约消费。
在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和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开展的“疫情过后西北文化旅游市场复苏之路”建言研讨中,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积极发表建言,力陈复苏方案。丁华提到,由于疫情造成的恐惧等原因,疫情结束后首先恢复的是国内(尤其是此次疫情较轻地区和城市周边)的近距游、短程游,要做好创新营销准备,做好后续产业上下游延伸和融合发展准备,以需求为核心,以产品立市场,以融合谋发展。
针对西北地区的情况,潘广文建议一定要培育出当地有特色有品质的好的产品,差异性的产品,从客人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以客人需求为本,为旅游复苏和市场爆发做好充足的准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对于微薄利润的旅行社,那些口碑好规模大的旅行社,虽然同样在疫情期间煎熬,但只要挺过去就是春天。
本次疫情对旅游行业冲击巨大,但对旅行社而言也是一次契机。疫情过后旅行社管理者会更多的思考如何摆脱单一的赢利模式,如何多元化拓展渠道,如何利用线上OTA平台与线下相结合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定会对旅行社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让旅行社更上一层楼!
实际上作为旅行社来讲,他是一个很典型的三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来讲呢,我们是要看整个服务链当中,其他的一些环节的脸色行事。怎么这么讲呢?
第一,最重要是经济,如果说整个中国的经济不好,老百姓手上的钱不多,旅游的欲望就不高。无论你的产品多么好,或者说有人说,无论把价钱杀得多低,还是来的人不多,所以说这个和经济有非常大的关系。当经济比较好的时候,旅游才会比较好。经济下滑的时候,2019年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2019年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旅行社的生意也不是太好做。这个主要原因和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还有国际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关系。比方说我们和美国的贸易战,它就是在影响旅游。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经济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那不是说你的产品好,你的服务好,或者说你的这个技术先进,你就主导市场。其实这个市场不完全由我们主导,很大层面上是由经济来主导的。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这个观点,只不过就是当我们在平常工作的时候,这个观点可能进入的不深,所以说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疫情结束以后,如果说中国的经济被冲击得很大,哪怕是暂时的冲击,中国的旅游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这个是很显然的。所以说这个观点,我相信在座的都会理解。
上一篇:为什么我回答了很多悟空问答里的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答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