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写作的虑和忧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自己的,的人,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写作的虑和忧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就是用长远的眼光做长远的规划,制定出长期目标。近忧就是当下做事情的时候会遇到的困难。
这句话用于写作方面,那么,写作的远虑就是写作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位。写作的近忧就是写作内容、写作动力当面的苦难。如果我们写作的方向没有定位好,写作的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以下障碍:
一、不知道写什么好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看着一篇篇爆文,一个个草根变成知名品牌,大家很容易想象着自己也功成名就的一天。这当然没问题,只是我们往往只想到了喝彩的掌声,却没有真正想过掌声为什么而响起来。
反之,假如我们想象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想象在掌声响起来的前一刻,我们回顾一路的成长,我们会如何向台下的观众分享这披荆斩棘的过程?这个过程想象得越详细,我们写作的前进之路的地图就会越清晰。
二、没动力写
如果没有一个写作的长远目标,我们写着写着就会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于是,今天写读后感,明天写流水账,后天看看书,再大后天就懈怠了。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没有了初心,我们很容易淹没在信息洪流里而忘却了自己要写作这件事。
三、没时间写
如果没有一个明晰的写作方向,我们往往难以收集到写作的灵感。反之,如果有一个写作的框架,那么每天发生的事情,都会被我们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成为我们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有了这些,下笔自然如有神,便能解决写作时间的问题。
关于写作的远虑与近忧,您怎么看?
我是依米,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快乐育儿,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文人的情怀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上。进行写作的人,不是为了生活就是为了情怀得到认可,思想得到共鸣。我觉得写作的虑在于无法写出让大众认可的作品,不知道当前大众喜欢的热点,无法获得丰富的物质回报,作家也不能天天让家人饿着肚子支持自己毫无回报的写作。写作的忧在于不知道该写追捧大众的快餐文,还是写自己发自心灵思想的情怀文,前者是肚子生活问题,后者是精神得到认同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了解自己的水平,认识市场的现状,选定自己的目标方向,坚定不移,没有什么忧虑,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是解脱。实事求是的制定任务,一定能够成功。我的任务是自己花钱印10本书,现在已经完成7本,剩下的任务思路已经筹划好,基础存在,稳步落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大概意思就是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必定会有许多忧愁的事情。
虑和忧,表述的意思都为担忧。但是虑的话比较浅显,忧是虑的升级版。
近期的担忧就是怕写的不好啊,写的不够深入,自己的表达技巧不够。
对这些困境的话,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慢慢写、不断写、循序渐进。毕竟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这句话听得多能做的人却很少。
长远的担忧的话,写作能走多久?能给自己带来些什么?
一个东西能够长远地陪在自己身边,必定是自己喜欢的。把它当成爱好的话那么能够走得长久吗?自律的人最可怕,因为没有困难能难倒他。
还有如果是把它当做事业的话,肯定会考虑到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它能否给自己带来稳定的收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因果循环,今日因成他日果,今天不为他日的打算,他日成今日时必然有许多忧虑,不容我们不作努力。 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忧愁),是肇因于以前没有深思熟虑的作为;同样的,今天的作为如果未经长远的深思熟虑,未来必要面临苦果。所以,这句话除了提醒人要能深谋「远虑」外,事实上还点出了一个要点:凡事必是「自作自受」,这是人人都要有的重要认知。 那么,重新品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我们除了警惕自己,要对今日的事物深思熟虑、深度思考外;昨日的作为所造成今日的忧愁,除了「默默承受」外,就不能有其它收获吗? 事实不然。今日的忧愁既是昨日所致,就应去追溯,究竟是过去的哪些相关的决定、作为不够周延,才造成今日的苦果?倘使重新来过,哪些错误是可以避开的?进而去认知、体悟这些事物间的「因」「果」关系。重新检讨下来,不但学得教训、经验,不致重蹈覆辙,并能强化对事物相关影响的认知,增长「决策判断的能力」。俗语说,「不增一事,不长一智」,就是这个意思。 相反的,假若不经由这种追本溯源的方式,来认知所经历事物的「因果关系」,那么过去的错误不仅在今日付出代价,也因为未深切体认到教训,未来仍将持续犯相同的错误,并且找不出原因,也就是所谓的「不知反省」。 外在环境瞬息万变,面对各种问题,除应针对问题追本溯源,再考虑趋势、各种可能变化等因素,做出最周延的决策外,还需有一个认知,亦即外界事物种种变化,不全然是个人所能百分之百掌握的。因此,在「深谋远虑」的同时,须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过于自负,反而要戒慎恐惧,随时具有「危机感」。当然,具「危机感」并不代表要保守、退却,而是要具有企图心。在积极但审慎的心态下,就能达到犯最少的错误,累积最大成就的境界。
上一篇:新发布的华为P40pro超广角为何增大为18mm?相比P30pro的16mm反而倒退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