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儿子六年级在家偷东西如何教育?
孩子,自己的,父母儿子六年级在家偷东西如何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帮助孩子改过自新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孩子偷窃的,都需要父母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去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掉偷窃的坏毛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罚做家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努力引导孩子,告诉他,人可以穷,志不能短、只要是在爸爸妈妈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又是你生活学习必须要的,只要你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定会满足你的需求,偷东西是不对的,也是可耻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家的东西不叫偷,是父母把钱物看得太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偷钱能买到她想得到的东西。一来二去,孩子的欲望一发不可收拾。孩子有了这种毛病后,想改掉不再犯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做为父母,一定不能光靠打骂解决问题。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清偷钱带来的害处,告诉孩子,大偷都是从小偷开始的,今天偷了一根针,将来就可能偷银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毛病不改,将来就会发展成大毛病。最后是监督提醒孩子,多鼓励,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家长一定不能粗心。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心里变化,多说服,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少用恶言恶语挖苦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教育孩子。要知道现在孩子还小,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有时是因为好奇心在作怪。当然,可能也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引起的。如家长总是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或是看到别的孩子有的东西非常羡慕,以至于产生拿钱的想法。建议家长不要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后,随意的打骂孩子。
要耐心的进行教导,告诉孩子父母赚钱不容易,要让他知道父母的辛苦。问要多和孩子谈心,看孩子是出于什么理由而总是拿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帮孩子明确物权观念。
家长需要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和“别人的”有什么区别,要反复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更不能随便拿。
例如,家长可以问宝宝“你喜欢的娃娃被别人拿走了,你想玩的时候找不到了,你会怎么样?”
如果特别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 ,想要拿来玩一玩或看一看 ,这时候就可以教她,先问别人“姐姐(哥哥),你的玩具可以让我玩一会儿吗?”教孩子一定要征得对方同意后才可以拿。
如果孩子顺利拿到了玩具,家长可以表扬他,肯定他这个行为。告诉孩子玩完或看完后要立即归还 ,并要谢谢对方。
这样,这个成功的人际交往的经验孩子就会记下来,不仅可以让他有尊重他人物权的意识,也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技巧。
2、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需求。
平时多与孩子聊天,有意无意地提及他在幼儿园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对合理的物质需求及时给予满足,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多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对于发生“偷拿”行为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着急上火,去打骂孩子,甚至给孩子扣一定“小偷”的帽子。要耐心询问原因,比如:“你很喜欢那件东西是吗?”就会消除孩子的紧张感,促使他讲出真相,才有机会针对情况进行教育劝导。
孩子的自我评价水平低,对来自别人的评价很容易产生“认同”。如果长期乱用“小偷”这样的话来羞辱孩子,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就会认定自己是这样的人。
4、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尊重物权,给孩子做榜样。
家长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有明确界限意识和物权意识的榜样。即使在家里也要有物权意识及哪些东西是父母的,不是他的,就不可以随意使用。
这点上,很多父母可能做的不是很好,中国人家庭成员之间往往没什么界限感,也不太去限制孩子,他就以为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去随意拿来使用的,这样在外面的话,孩子的物权意识也会比较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