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菌类如何培育?
菌丝,蘑菇,孢子菌类如何培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 播种时间 一般要在月平均气温25℃以下时才能播种,播得早了,会因温度高而染上杂菌。
(4) 播种量 播种量要适当。菌种量过多,料面的老菌就多,会形成大量的粗菌索,对后期子实体的产生有不良影响,而且增加成本,一般每平米用栽培种3瓶,若用塑料袋装菌种,每米²用一袋,若系麦粒用1.6瓶就够了。
(5) 播种方法 有条播、撒播、点播三种。
条播:先在培养料上按行距13.2~16.5厘米,用手或竹片挖3厘米深的天沟,把菌种播入沟内,再用培养料覆盖起来。此法省工,缺点是用种量较多,且不容易播得均匀。
撒播:先将培养料挖出3厘米左右,把菌种均匀撒于上面,再把挖出的培养料盖回即可。此法使菌种过于分散,菌丝断碎,萌发生长势弱,生产上很少采用。
点播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点播的株行距为10厘米ⅹ10厘米,或13厘米x13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时,用竹片插入培养料中。撬起一块,随即用手将一团菌种放入穴中,即盖回,使菌种与培养料接触紧密。最好使少量菌种露出表面,有利通气,促进菌丝生长。
2 播种后至覆土前的管理 这段时间的管理主要是促进菌丝生长。播种后3天必须检查菌种成活情况,观察种穴菌种的露头部分,如果发现有短绒毛状菌丝,表示菌种成活。没有成活的地方要做记号,5天后再检查。如果5天后检查还不萌芽,就要补种,可在料底打洞,加强通风,散发氨气后补播;若培养料过干,可在料面覆盖报纸或直接喷水,但切不可过湿,调节好水分后重新补播。
播种后温度应在23~25℃,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空气闷热,可适当通风换气。白天温度高,可在夜间通风;如果遇低温,可在中午温度高时适当通风,晚间密闭门窗保温。总之,可根据蘑菇菌丝生长要求,结合天气的变化情况,灵活管理,以保证菌丝萌发风,以保持湿度和温度,促进菌丝萌发生长。但每天要揭膜几次,以补充新鲜空气。
3 覆土
(丨) 覆土的pH要求在6.8~8.0之间。
(2) 覆土时间。播种后12~15天,菌丝从播种点周围长出3~4厘米,深入料1/2处,这时覆土最适宜。覆土过早,菌丝未长,影响产量;覆土过迟,容易结菌块,表面菌丝老化,出菇则推迟。
(3) 覆土厚度,覆土一般3~4厘米为宜。土壤结构差,沙性重的土粒可以稍厚些,若土粒黏性重,料层厚,覆土则可薄些。覆土量,一般100平米要土约5立方米。
(4) 覆土若采用粗细土粒覆土法,覆土时,先将粗土粒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做到既不使土粒重叠,又不使培养料露面,土粒上床可铺干粒,然后喷水,慢喷多次使土粒湿透没有白心为止,铺粗土粒5~7天,菌丝爬到粗土粒间隙时,可以铺细土粒,把粗土全部盖没即可。若覆盖碎土,采取一次性覆土,厚度为3~4厘米,一般覆干土,覆土上床后再喷水。
4 覆土后的菇房管理
( 1) 水分管理 覆土后3天之内,要把土粒的水分调到合理的程度。一般采用pH8.0的淡石灰水调湿。调水时应注意少量多次,勤喷少喷。覆土后的水分调节要使粗土先湿后干,细土先干后湿,让菌丝在粗土层和细土层之间充分蔓延生长,防止菌丝过早爬到细土层来,以利以后出菇。覆细土2~3天后仍要使细土温度稍比粗土低些,才能促进菌丝在粗土中生长。覆土后15~18天,拨开细土见菌丝爬到粗土上,前端形成扁形,颜色洁白的菌丝团时,说明子实体原基形成了,这时需要大量的结菇水,以刺激子实体形成。因此,这时喷水量要适当增加,每平米每天喷水300克,连喷2~3天。喷后停水2~3天。检查是否有小菌蕾。如果有小菌蕾,再恢复正常的喷水量,待菇大一些,再逐渐增加喷水量。出现小菇蕾后,喷水量要逐渐增加,同时通风量也要逐渐加大,但要注意不能让冷风直接吹到菇床面,采菇高峰期过后,随着床面菇量减少,水量也应减少。当床面没有菇时,可停喷水2~3天。在做好水分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调节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培养料和覆土的含水量也能提高。一般情况下,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为宜。采菇高峰期以后,湿度又应降至85%左右。
(2)通风与保湿
①补充新鲜空气,供给蘑菇呼吸作用以足够的氧气。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时(一般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3%)就会阻止蘑菇子实体的形成。所以,通风除了供给氧气外,还可以排除过多的有害物质,保证蘑菇生长发育正常。
② 调节空气湿度。当菇房空气湿度过大时,增强通风便可以把水气带走,把空气相对湿度降低。
③ 调节湿度。通风与保湿密切关联,正常的通风,可调节蘑菇生长的湿度。
(3) 通风的技术
① 播种至覆土期是菌丝生长期,此时培养料刚进房不久,含水量充足,培养料还继续发酵,微生物活动旺盛,不断放出各种有害气体,菌丝生长旺盛,呼吸强烈,需氧多,放出二氧化碳多,因此,这时期的菇房管理应以通风为主,适当兼顾保温、保湿,一般每天开窗2~4小时。
② 子实体形成期以后,气候温度已下降,培养料发酵基本完成,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减弱,产生的有害气体减少,蘑菇子实体形成期对空气湿度和培养料水分含量要求高,此时需要大量水分,所以,通风量要减少,以保湿为主。
关于菌类如何培育的问答回答完毕,希望对农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欢迎评论咨询!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定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农人大表哥,很高兴为你解答
首先,菌类的品种有很多,下面以金针菇为例
1、基质选择
可选用锯木屑、米糠或麸皮按照8:2的比例加水充分搅拌均匀作为培养基,PH值最好调节到6左右。锯木屑最好选择阔叶树木的木屑,不要选择松杉木,注意木屑过多容易导致培养基干燥,木屑过细则透气性不佳。
2、光线管理
它的菌丝和子实体均可在无光环境下生长,但无光条件下子实体的菌盖生长缓慢且较小,极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的光照则容易导致菌柄生长不良,以微弱的散射光环境为宜。
3、水分管理
在其菌丝生长的阶段,培养基含水量应保持在65%-70%,若水分低于60%,容易导致其生长不良,若高于70%,则培养基中氧气减少,同样会影响菌丝生长。在子实体形成阶段,环境湿度应保持在85%,子实体生长阶段则以90%左右为宜。
4、温度管理
它的温度管控较严格,需分阶段调节,在其发菌期,最好保持22℃-25℃的温度条件,催蕾期则应控制温度在10℃-15℃,均育期要求温度约8℃,生育阶段温度以8℃-15℃为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