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把孩子教育成“乖孩子”有没有问题?
孩子,乖孩子,父母把孩子教育成“乖孩子”有没有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的结果是,小孩整个人连人带衣服的全部变成了火龙果的颜色。整个过程我就蹲在旁边默默的看着,觉得很有趣,孩子新鲜探索的过程真的比想象中美好。前两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给孩子报了美术宝1对1的课程。当时信心满满,非常高兴孩子能有这种学习机会。
一开始,孩子非常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互动,老师问一句她答一句,行云流水的我都有点惊叹。开始上色的时候,整个孩子都亢奋了。画到最后的几个动作是:把整个手掌涂满颜料在纸上印,不过瘾,再把颜料直接的挤到纸上,用手抹开,然后再拿一个颜色挤在抹开的色块上,接着,把一整杯水倒到画纸上,再用湿纸巾把水擦开。
最后,我的整个画板、画桌到地面,全是红色配蓝色以后混成的深紫色。到今早我收拾的时候,我都恨不能扔了那幅画,但是,仔细看看,孩子玩的也真是创意得很。重要的是,孩子那天真的超级开心,概念上记得在跟着老师学画罐子。
我不知道别的妈咪看到这种状况作何感想,反正我当时看到孩子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是很崩溃的状态。但是随后,看着老师随着孩子的状态灵活教学,我又了个疑问,孩子为什么要很乖?孩子把不乖、讨厌的一面暴露给家长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孩子不是当着自己父母的面把错误犯出来给父母纠正的话,到别人面前犯错误,岂不是会被别人收拾?我其实得到过作为“乖宝宝”的很多隐藏福利。但是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成为“乖宝宝”。我希望她有一天会毫无顾虑的和我起冲突,告诉我她的想法,而不是对我心生怨恨又不肯说什么。
我可能会很粗糙的对待她的冲突、她的脾气,但是我也希望孩子能明白,不管我是怎么对待她的,希望她都不要害怕。我的孩子看到别的妈妈骂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会说:这个妈妈没有处理好自己,不是那个小朋友的错。是的,这也是我一直告诉我孩子的,如果有一天我也对她发脾气,那是我没有处理好自己,不是她的错。
有棱角的孩子才能自己去探索风雨,在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沟通交流,而不是一味的惧怕,所在家长的身后。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够认真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都要成为有思想的独一无二的自己。“好孩子”“乖孩子”都带着明显的当时的道德评判标准,不同时代的好与乖有着不同的标准,教育者眼中的好与乖,与孩子所处时代不同,因此,把好孩子,乖孩子挂在嘴上,容易对孩子造成道德绑架,内心压抑,孩子也会在取悦求得这个称谓的同时迷失自己,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构建,自信心丧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别人夸赞你家孩子“很乖”“很懂事”的时候,你心里肯定美滋滋的。
是啊,对于国人而言,“乖”好像就是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乖” 理所当然也成了“好孩子”的标准。
因此,当黄磊的13岁女儿多多染头发、扎耳环的时候,遭受了很多网络非议和言语攻击:
“小小年纪就染发,像什么样子?”
“学生就应该专心读书,小小年纪打扮给谁看?”
众人都觉得爱打扮、爱美的孩子就是不乖,就不是好孩子。
事实上,多多并未因为“不乖”而变成坏孩子,反而一直表现得非常优秀:
8岁翻译英文小说,12岁独立设计礼服,13岁获得5个乐器类国际一等奖……
反观众人眼中的“乖孩子”,长大后的表现却常常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感觉震惊。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就是妥妥的学霸。朋友经常自豪地夸赞孩子很乖、很懂事,学习根本不用操心。
但是孩子上了高中后,却突然变成了叛逆少年,逃课、抽烟、网瘾,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
成绩优秀、乖巧听话的吴谢宇,在母亲的严厉管教下,如愿成为了北大高材生。但是本来拥有着美好前途的他,却做出了弑母的残忍事情。
孩子的乖,往往是在父母压制下的一种表现。家长们为了显得自己教育的好,往往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反而一直用这种标准来要求孩子,不乖就是不好。
殊不知,孩子的乖就像风平浪静的大海,表面上令人心旷神怡,可谁知道海底有多少丘壑,谁又知道海中存在着怎样的残忍厮杀。直到某天掀起惊涛骇浪,才知道大海平静背后的可怕。
《精神分析式对话:从心理医院到躺椅》中说道:“那些顺从的孩子,他们举止得体、成绩优异,但意外地出现了明显的优等生困境,随后这个问题的恶性程度越来越明显……这些好孩子后来成为颇有建树的成年人,他们做被教导的事,完成既定的目标。中年之后一些人逐渐感到内心的空虚,导致出现令人费解的现象,与他们常常光彩照人的一面形成鲜明对比。”
很多心理研究也都表明:孩子小时候表现得越“乖”、越“懂事”,长大后的心理问题反而越多。
自卑软弱,不敢反抗
“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不乖妈妈就走了,你自己在这里哭吧!”
“你想吃巧克力今天就得表现乖一点,你乖爸爸就给你买。”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奶奶生气了!”
渐渐地,孩子明白了这样的生存技巧: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才会满足自己的要求;自己乖乖顺从大人的意愿,大人才会爱自己,不然就会抛弃自己。
正是这样,为了多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喜爱,为了少受到大人的嫌弃和责骂,孩子渐渐学会了压抑真正的自己,努力做成那个大人眼中的“乖”孩子。
《真怕你是个乖孩子》书中有一段写作者带女儿到亲戚家串门,亲戚拿出糖给女儿吃,但必须要孩子叫了阿姨才能得到。
女儿犹豫了一会儿,为了那块糖最终还是叫了阿姨。亲戚表扬孩子乖时,作者却感觉很心疼。
当孩子向大人屈服的那一刻,他们就不能再自由地做自己了!
当孩子正努力地成为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他们也就丧失了自信和尊严!
日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从小为了得到父亲的关爱,一直顺从委屈地活着,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卑软弱的性格。
上一篇:牛肉80元一斤贵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