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中的“圣人”与《论语》中的“君子”,其内涵有何异同?
圣人,君子,道德经《道德经》中的“圣人”与《论语》中的“君子”,其内涵有何异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是这个道理。
要细论之,
同处大同世界衰微之际,
都想重回旧的世界,
道家求不变乃至其道,
儒家求应变以尽其德,
视域不同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圣人是得道的人 君子是正直的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等级不同,对道的理解程度不同。给你一个级别参考。真人\u003e至人\u003e圣人\u003e贤人\u003e君子\u003e庶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子是立德之起点,圣人是功德无量之终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说,不见圣人,见君子可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论语》圣人,在于学识广博,情操高尚。《道德经》圣人在于明道,在于无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者参考对象不一样,《道德经》中的“圣人”,相对者是“常人”;《论语》中的“君子”,相对者是“小人”。“常人”和“小人”的区别不言而喻,清楚了“常人”、“小人”的区别,也就清楚了“圣人”和“君子”的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中用于指代人的词语用了很多,有“人”、“民”、“百姓”、“侯王”、“天子”、“大丈夫”、“前识者”、“王公”、“赤子”、“士”、“君子”、“善人”和“圣人”,用于自称的有“吾”和“我”。对于前面这些“人”、“百姓”、“民”、“侯王”、“天子”、“大丈夫”、“前识者”、“王公”、“赤子”的称呼所指代的是何种人非常明确可以不用多说。
那么士、君子、善人和圣人在《道德经》中分别指的又是什么人呢?
士在道德经中只出现了两次,分别是第三十八章“上士闻道”中的上士、中士和下士以即第六十八章中的“善为士者不武”。士者事也,凡能事其事者称士,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士本身是要做事的,而勤而行之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所闻之道是否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之道中可以知道士还是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对事物的认知识别能力的,有知识有能力能对没有认识过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识别和学习能力,这就是士与普通的民的区别,所以《道德经》中的士是指有知识有能力并且在做事一线需要直接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也可能带领几个人一起从事一项工作,所以他们应该是从事一件事情时最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君子一词在各个时代都大量的出现在各种文章中,在其他时代中它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不讨论,这里只说在《道德经》中它指的是那类人。“君子”两字如果不把它当成一个词语而是分开来看就是“君之子”的意思,而在《道德经》成书的春秋时期整个汉字中基本上都是用字表达意思而鲜有用词的,在那时一个字就可以表示一个意思而成熟的词语及其少见。君是指一块封地的领主,天子封的是诸侯,诸侯封的是卿大夫,总之那些有来自上一级封分的而且封分有领地的都可以称君,所以君是一种尊称同理表示君之子的君子也是一种尊称,突出的是被称呼人的身份地位。同时因为君本人大多数时候会在封分自己的上一级宗主身边出任一定的职务而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所以很多时候对于自己领地内的事务是没有时间去处理的,这时儿子就会代替父亲去处理这些事务,所以对领地内的民众来说君子就成为了这一片区域的实际主宰者有时还会兼任管理者,所以君子也是指有实权的管理者和指挥者。《道德经》中“君子”两字只出现在了两章,分别是第二十六章中的“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和第三十章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及“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这两处的用法表达就是身份尊贵的人和实际事务的管理者和指挥者的意思。所以在《道德经》中君子两个字没有被道德化,在春秋战国的文章中君子基本上差不多就是这两种意思,君子两字被道德化是后世人对这两个字词语化之后演化出来的意思。
上一篇:兰花开花后,为什么花间枝干间会有水珠?不会是露珠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